先来分析这个检测报告里面的几个核心数据

1、均质体——说明是晶体中的立方晶系的矿物,或者是非晶体(玻璃、塑料等等)
2、折射率1.505——立方晶系的矿物只有这些立方氧化锆2.15~2.18,石榴石(镁铝榴石) 1.74,尖晶石1.71~1.73,萤石~1.434,钻石2.42。
3、红外光谱的特征
从上面这几条就能看出来,被“送检”的珠宝上面所镶嵌的,肯定不是祖母绿,也肯定不是钻石,而是玻璃这类仿制品。
那从时间上来看,送检的时间是5月29日,事情曝光的时间是5月15号,而到5月22号义乌就有同款的首饰在售了。
所以这里面的时间差,从22号到29号,时间完全是足够在义乌下单,快递到家,等几天之后再拿着义乌货去送检的。
而验证这个情况的,也是报道上的“编号问题”
7月11日晚,封面新闻记者走访了该品牌成都门店。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该品牌首饰上均有编号。但是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司玲霞展示的送检耳环上,没有品牌logo与独立编号。
如果是品牌官方门店,品牌为了自己的销售有档案有记录留存,当然也是为了服务后续的维修、清洁,以及这种大客户关系的维护,在品牌正品上有独立编号是非常正常,也是相当应当的事情。但是送检的首饰上并没有!
那疑惑就来了,到底黄杨钿甜佩戴的,本身就是假货,还是说送检的东西是假货呢?
无从可知
但我们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玻璃首饰和正品首饰在反光方面有哪些异同?玻璃也能反射出“火彩”吗?
这里所提到的,是宝石学或者说光学里面的两个话题,反光和火彩。
一般来说,反光这个视觉效果所指的是反射出来的亮度。而火彩则是综合反射、折射和散射所展示出来的综合光学效果,而不同含铅量的玻璃也会有不同的光学效果。比如下面这张图,就是切割出来展现出火彩的玻璃。

亮度取决于材料表面的反射率(Reflectance),铅含量每增加10%,折射率提升约0.1,反射率增强1%以上,亮度显著提高,比如下面就是能模仿的天然宝石的效果。

火彩是光线在宝石内部发生色散(白光分解为光谱色)、散射(光线漫反射)及全内反射的综合效果。玻璃的火彩特性,一来是色散能力弱,普通玻璃色散值(0.009~0.015)远低于钻石(0.044),仅高铅玻璃可达0.02~0.03(接近石榴石0.027)。高铅玻璃的“火彩”呈模糊彩色斑块,而非钻石的锐利七彩闪光。
而且散射效果差,玻璃内部极少包裹体,导致散射光弱,缺乏天然宝石的“丝绒感”或“星光效应”。
以及全内反射受限,玻璃切割面易漏光,因折射率较低,临界角较大,光线易从底部逃逸。

从黄杨钿甜的这个情况来看,如果用玻璃来模仿钻石,就是用高铅玻璃(n≈1.89),因色散低(0.031)、硬度低(莫氏5~6),仅能远观相似,近看无钻石“锐利火彩”。用来仿祖母绿的话,添加铬元素染色的铅玻璃可模仿颜色,但缺乏天然祖母绿的“花园效应”包裹体和双折射重影。
但是如果是用立方氧化锆的话,来模仿钻石的效果就会比玻璃强很多,因为立方氧化锆的色散值比玻璃高,也比钻石高很多,所以火彩明显很多。但是折射率依旧是偏低的,专业描述也依旧是玻璃光泽,而不是钻石独有的金刚光泽。
要区别的话,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画线实验。
在纸上画一条线,把钻石放在线上,如果是立方氧化锆就可以看到线,真钻石是看不到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