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看?我早就说了,私有化下民营企业效率其实是最低的。
私企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源浪费,公有制下大炼钢铁拍马都追不上的那种。
私营企业在无序竞争下各种浪费、损耗我都放一边不说。
私营企业80%活不过三年,能经验几十年的都凤毛麟角。因为光一个继承人问题,就足以让一个私企翻车出局。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几千年来,各个帝王煞费苦心选拔培养最优秀的“太子”,不惜一切拼命确保子孙代代出类拔萃,确保王朝“万万年”。
可是结果无一做成。
黑泽明导演的影片《乱》,其实就是一个大私企董事长交班的故事,在今天也在不断发生。
私有制下的中国私企的管理权和所有权几乎无法分开,资本家的后代要继承财产就必须继承管理。
当代资本家对下一代的培养也不得不说煞费苦心,从小就要找“小小总裁班”进行辅导,同时接受国际化最优质教育,大了要么捆在身边言传身教致富技术,要么就留学海外花重金砸个金光闪闪的洋文凭,然后就是“下基层”“轮岗”,或者给几个小目标“创业”,最后空降担任高管。
可惜想法是好的,执行起来全都是乱套的。
时至今日没几个“资本主义接班人”能扛得起父辈的大旗:
子女多,股权问题往往导致企业分裂;独生子女,又是把所有鸡蛋放一个口袋;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水平、操守难以把控……
而且二代们往往还心高气傲,从小被灌输市场经济、形成了严重的个人自由主义情绪、崇尚个人奋斗,真的以为财富是靠“聪明”“努力”得来的——自己金光闪闪远超同龄人的洋文凭,不就是“聪明”“努力”的象征吗?
所以二代几乎各个觉得自己比一代强,结果大量二代不愿接班。拿着一代的钱“创业”,越努力,越亏损。最后自己的企业搞不定,一代的班也不会接了。
最终,每次私营企业老板交班前后,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动荡、分裂、衰落甚至破产。
第一代交给第二代的成功率只有14%……按照世界的规律,在交接班的过程中还要有70%的企业被淘汰掉”——《法制日报》2007年10月14日
过多的物质享受让传承人习惯花天酒地,成材无望;还有部分接班人,有着其他正常合理的兴趣,根本不愿意接班。——《中国经济周刊》2013-11-04
曾经被家族制问题困扰多时的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指出,虽然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生命力特别强,但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暴露出许多的弱点,如何交班是很关键的一点。——《南方网》2005-10-27
七成企业败在接班问题上——《新民周刊》2009年09月10日
一交班就出问题,私有企业效率高的神话不攻自破。
当年宗大小姐学成归国,凭几本洋教条洋学位狂的不得了,浅薄无知的一张嘴就是“搬出中国大陆”。
她甚至都不知道如果不是中国政府,哇哈哈早就归达能了。哇哈哈一个卖水的,没有任何核心技术,没有任何商业门槛,全凭中国市场支撑。你以为搬到国外去,是拳打可口,脚踢百事,还是羊入虎口?
然后宗庆后“退居二线”,让她“牛刀小试”,结果大小姐一上来就赶走了不少老员工,弄得人心惶惶,以至于宗庆后赶紧重新出面主持大局,才稳住了局面。
大小姐和许许多多二代一样,又选择“自主创业”“独立发展”,可是到了今天看上去毫无建树。靠洋文凭接班到底行不行,我们拭目以待。
对了,右芬常狡辩称私企亏损破产只是资本家个人的损失。
那么类似王朝灭亡更迭,和整个国家、百姓难道没有关系吗?
他们不是还经常哭诉自己买到烂尾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