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目前了解的情况,这就是大连工业大学单纯的应激反应。
要理解这个应激反应,你先得了解一下大连工业大学的校史。
这个大学属于典型的历史悠久,发展艰难。学校1958年就已经创立,当时还叫沈阳轻工学院。
但是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太大发展,先是从沈阳搬到了大连,改名大连轻工学院,然后1998年被踢出了轻工部的序列,成为了一所省属高校。

在成为省属高校以后,大连轻工学院陆续合并了辽宁省属的一大批纺织工业和服装艺术类学校。这一批被合并的学校里,后来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学生,叫翟凌。
现在绝大多数80后和90后的国内互联网原住民,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一定看过这个人的四段小视频和照片。
她还有一个更大名鼎鼎的名字,叫“兽兽”。

作为国内互联网蛮荒时期,堪与陈冠希艳照门并驾齐驱的“兽兽门”女主角,翟凌事件给当时的大连轻工业学院学生管理部门的打击和羞辱几乎是毁灭性的。
当时的大学,二级单位有个自己的主页,就已经叫“跟互联网时代”接轨了。面对互联网层面突如其来的,数以亿计的流量,那种手足无措,可想而知。
更可怕的是,当时还在原生态的国内互联网,“线下真实”是常态。大连轻工业学院当时每天都能收到数十个要求采访的邀约和数以百计的骚扰电话,很长一段时间整个部门都是一个宕机状态。
尤其是,“兽兽门”里涉嫌传播这些视频和照片的男主角,也是大连轻工业学院的毕业生。这对于当时的学工部门而言,几乎就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失败的铁证。

“兽兽门”发生于2007年,被曝光于2010年,但是直到2020年左右,大连轻工业学院都已经改名叫大连工业大学了,学校的宣传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每年依然能接到零星的,跟“兽兽门”相关的骚扰电话和邮件。
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何2017年大连工业大学在制定自己的《大连工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时,并没有像其他大学那样,只是简单把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本土化一下即可,而是来了一个变本加厉的层层加码,最终形成了现在这个让大家看上去一脸愕然的处分规定。

掐指算一下,2010年时被各路互联网大神疯狂爆破,接辱骂电话接到麻木的那些小科员们,现在很多人已经是大连工业大学学生管理部门的负责领导了。
十五年一个轮回,我相信,当Zeus和李欣莳那个新闻冲上热搜的那一刻,他们在屏幕前就已经双手攥拳,暗自下定了决心。

一个人在十三四岁的夏天,捡到了一支真枪。因为年少无知,他扣下了扳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
后来,当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他停下来,回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