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人类古文明在诞生的早期都是象形文字的
这是一个很反常识的结论,先别急,先慢慢看,我分析
关于文字最早的起源,对于绝大多数文明来说,都是为了远距离通过书面传达信息,说人话就是为了写信的必要
野人抓到了一只羊,想告诉住在山那边的弟弟,于是就会撕一块树皮,画一个羊头
全世界哪里的野人都一样,最早想传达信息都会画一个羊头,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所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古文明在诞生之初的野人阶段都是要先学会画画,然后再把这些话逐渐简化,最后变成了象形文字
比如5000年前的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是这样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比如5000年前的伊朗伊拉克,楔形文字也是这样从象形的画进化而来的

比如5000年前的中国,汉字也是这么从抽象的画发展过来的

象形文字这种东西是研发成本最低,各大原神文明最容易点出来的技能,普遍存在于非洲各种刚进入农耕时代的部落,美洲印第安人的部分城邦文明或者说亚欧大陆古文明的初始阶段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古希腊和古罗马最早诞生的象形文字
比如5000年前的在土耳其的赫梯象形文字

这是5000年前古希腊在克里特岛上使用的象形文字

这是5000年前亚平宁半岛上原始意大利人使用的象形文字

这些文字看起来有什么特点?
复杂
为什么看起来复杂?
因为这些文字在后续的历史中没有被任何文明使用,没有被简化,这些文字都停留在前甲骨文时期,希腊意大利等欧洲文明纷纷抛弃了自己原生的象形文字而选择了字母型文字,如今这些老欧洲的象形文字只能通过考古在岩洞里挖到了一些碎片儿上面看到
当然也有一些进化程度比较高的
比如印度南方的象形文字

非洲西部的象形文字

这些文字明显是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已经脱离出了原始的绘画阶段,足够简化,其一直发展到公元后才逐渐被字母文字取代
所以我们得出了一条结论
所有古文明一开始的都是象形文字
为什么这些世界各大原生文明的象形文字都会被字母文字取代呢?
答案是跨文明商贸接触的影响
每一个古文明都会发展出自己不同的象形文字,那么请问当两个古文明碰撞到一起的时候,我们用谁的文字交流呢?
……
如果要是在农耕文明这里解决问题很简单,因为两个农耕文明之间本身就不需要大量交流,偶尔少量交流的时候谁强就用谁的呗,再或者是谁当东道主就用谁的呗
但是这个问题在那些古代的商业民族上面来说就是一个极其头疼的问题
那咋办?
答:先把他说的那一大堆叽里呱啦的话想办法记下来,剩下的我具体再慢慢翻译
所以古代的商业民族就必须发展出一种没有任何实际含义只表示发音的书写系统,他能把陌生民族的人说的一大串叽里呱啦记下来
而这个民族就是海上商业民族腓尼基人
腓尼基发明了字母表,这20来个字母没有任何实际含义,他们对应的只是一个发音
这些腓尼基人是怎么记录发音的呢?
就跟我这种英语不好的人上英语课,用汉语记英语发音一样,比如interesting,我想把它读出来就直接写下4个大汉字“硬吹死挺”
腓尼基人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先整理出了古埃及语言中频率出现最高的20来个发音,拿他们的字形进行一定简化后就变成了拼音,再配合上各种音标调节拼音,这样一套纯表音的文字就发明成功了
a它对应的就是古埃及与里面牛的发音,b对应的就是盒子,g就是棍子,e就是人,k就是叉子,m就是线,n是虫子,o是眼,r是头,t是交叉,s是祭祀……

掌握这一套拼音系统,腓尼基人很快就能知道埃及人在说什么了
比如一个埃及人说“我要用一只羊换三只鸡”,腓尼基商人不懂埃及话,于是拿出他的小本儿,准备把他说的这些叽里呱啦记下来,按照发音大概一记就是“I want to exchange one sheep for three chickens”(知乎无法显示腓尼基文字,这里用英语代替一下,大概能理解到意思就行)
好,把发音记下来了
然后回到船舱,把这小纸条给会说埃及话的账房先生看,账房先生按照这上面的字母寻思寻思发音,一下子就明白了,然后告诉伙计“他是想用一只羊换我们三只鸡”
这样的话,就有利于大规模的商业贸易了
所以这一套腓尼基字母表正好是腓尼基文明商业贸易达到巅峰的体现
然后我们再说说这套字母表是怎么传开的?
还记得这个时期,希腊和意大利的象形文字长什么样吗?
长成下面这德行

这种原始象形文字只有古代极少数人群,比如大祭祀或者部落首领才能正确的看懂并且使用,那么复杂的东西,普通老百姓这辈子都别想看得懂用得上
然而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10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夏商时期,腓尼基人开着大船来找他们做贸易了,这一套既简单又便利的腓尼基字母就传到整个地中海地区,他们本土的象形文字在夏商时期分就已经被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腓尼基字母表改编版本蓬勃发展,包括希腊文和阿拉米文
这些字母的创新之处在于其语音特性,即一个声音由一个符号代表,这意味着只需学习几十个符号,就能完成最基本的表达
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原生的象形文字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熟练掌握,这使得识字能力仅限于少数精英阶层,而腓尼基字母表的简洁性不仅使其易于被多种语言所采用,也使普通民众能够学习书写,这打破了长期以来识字能力仅是部落酋长和大祭司
所以说在夏商时期,腓尼基字母表先是向西演化出了希腊文字,又向东演化出了阿拉米文字

随后希腊文分别向东欧和西欧衍生出了拉丁文和西里尔文字,阿拉米文字也分别向东向西演化出了阿拉伯文字和梵文文字

因为这些地方在地形上都是连成一片的,古代之间必定要出现大量的商品贸易,出现商品贸易就会有文字交流,有文字交流的话简单的字母表就会更容易替代掉原生的象形文字

再算上腓尼基字母的直系后代希伯来文字,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阿拉伯字母和婆罗米字母这基本上就是在早期字母表的几个基本盘

然后接下来进入各大古代帝国扩张时期
其中拉丁字母扩张的最凶,殖民了美洲,非洲,大洋洲
西里尔字母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还有中亚
阿拉伯字母随着伊斯兰教征服了北非东非还有伊朗
而婆罗米字母征服了南亚东南亚还有阿富汗
最终形成了下图这样的格局

其中印第安人死的最惨,下图为秘鲁墨西哥玛雅等印第安人的文字,他们也是刚好发展到象形文字阶段
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墨西哥的文字还比较青涩,看起来更像是画。而玛雅的象形文字已经比较成熟了
可惜他们并没有活到能传承下来的时候,头皮就全被西班牙人剥掉了。

其中婆罗米文字对东方延伸的是最深的这个我详细先说一下
首先是在向高原发展,吐蕃学者吞米桑布扎学习籍多文字发明出了藏文,然后蒙古的西藏国师八思巴又根据藏文创造出了蒙古文字,而满族和朝鲜族又分别根据蒙古文字创造出了韩文和朝鲜文
又进一步影响到日本北海道的原住民文字
同时另外一条发展路线是通过东南亚和中国沿海地区的贸易线交流,首先是差不多在唐宋时期,古代的云南和缅甸做贸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傣族瑶族水族文字

在元明时期云南的这些傣族文字又开始纷纷北上,影响到贵州苗族桐族,四川彝族和广西僮族的书写系统

然后到了明朝,西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婆罗米文字已经很盛行,汉字难以融进去,这时候整个大西南好汉唐时期的大西南完全不一样了,于是太祖爷及其后代勉为其难的对西南各大部落进行了外科手术,以至于这些西南地区的婆罗米文字到现在几乎死绝
明末清初的时候,西南地区的婆罗米文字又逐渐有复兴的趋势,一直到清朝中期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又重新构建起了一套文字系统

如果要是没有近代史上的一些波折的话,历史发展的趋势可能就是婆罗米文字分别从南北两个地方渗透进东亚,最终彻底将东亚的文字字母化
在整个东亚历史上文字逐渐婆罗米化实际上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商周时期这种文字刚刚征服印度
秦汉朝的时候爬到阿富汗和缅甸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顺着阿富汗征服了中亚,顺着缅甸征服了东南亚
隋唐时期征服了青海西藏
宋朝向北征服了西域
元朝又把文字带进了蒙古
明朝文字又蔓延到了云贵川
清朝又把这种文字带到了东北,朝鲜和日本北海道
如果清朝被农民起义推翻,那么在下一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估计“后北魏”会形成一个婆罗米文字和汉字的2元文字帝国,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北部地区用婆罗米文字,河南,山东一带用汉字,“后南宋”也会变成一个2元文字帝国,云贵川广西广东以及湘西使用婆罗米文字,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一代使用汉字
再往后2000年的时间会被逐渐渗透,最终世界文字实现大一统
当然
可以再夸张一点,如果我们只看宣称的话,把满文视为满清的官方文字
那么在1911年文字的格局分布可能是这样的……

图上只有一个地方的文字不是古埃及圣书体的后代,眼尖的列位诸公找到了可以将其发在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