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回答

世界各国的文字几乎都进化成了字母文字,为何唯独中国文字两千年来都保持汉字不变?

上帝方程

那这点就要感谢一直被知乎er所瞧不起的民国大师们了。

作为一种语言,最基础的是要有足够多的名词,能描述对应的现象,传递足够多的信息。

如果一个赤道部落语言里没有雪这个单词,把它就很难在北方用——当时的汉语就是这种窘境。

1840前的汉语,说实话毁灭了也就毁灭了,毫无留存的价值。因为那只是一门封建农业社会的。含量极其简陋晦涩的用语。

如果只用1840前的古语,那么现代社会80%的正常沟通都无法进行。

但在那一清末民初的大师们,以学习并且生生造词的方式,为汉语扩下了成千上万的名词,尤其是科技对应领域的。

这让汉语作为一门科技学习语言,和现代社会沟通语言,有了在后来存在的价值。

举例,能想象没有下列词汇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1. 逻辑(logic):源自西方哲学与逻辑学,取代传统“名学”等说法。

2. 引擎(engine):机械工程术语,对应各类动力机械。

3. 细胞(cell):生物学名词,由日本译法引入并普及。

4. 电话(telephone):通讯技术术语,早期曾称“德律风”,后规范化。

5. 民主(democracy):政治术语,对应西方民主制度理念。

6. 科学(science):取代“格致”,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称。

7. 银行(bank):金融领域术语,规范了近代金融机构的称谓。

8. 保险(insurance):金融保障领域词汇,对应风险分担机制。

9. 商标(trademark):商业领域术语,指商品标识。

10. 电流(electric current):电学名词,描述电荷流动现象。

11. 小说(novel):文学体裁术语,虽古已有之,但近代对应西方长篇虚构叙事文学。

12. 博士(doctor):高等教育学位术语,完善了学位体系称谓。

13. 工会(trade union):社会运动领域词汇,指工人组织。

14. 防疫(epidemic prevention):公共卫生术语,对应传染病防控。

15. 坐标(coordinate):数学与几何学名词,用于定位描述。

16. 沙发(sofa):生活家具术语,源自音译。

17. 护照(passport):国际旅行证件术语,规范了出入境凭证称谓。

18. 基因(gene):遗传学核心术语,早期曾译“因子”,后统一。

19. 课程(curriculum):教育领域术语,指教学科目与进程。

20. 革命(revolution):政治与社会变革术语,在近代革命语境中强化含义。

岁寒时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