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吧,总算是结束了。
当时闹得还挺沸沸扬扬的,不过名誉权纠纷这个事儿现在来看还是要谨慎的发表意见,因为这个中间过程有点儿复杂。
第一,案件目前来说就是二审的判决,还是要以二审为准的。
前一审的判决就是败诉,现在二审是维持了。算是终审判决。
第二 ,涉及到名誉权纠纷,即使是涉及到著名企业,一般判定的数额赔偿不高。
反而是知识产权的纠纷会赔很多钱。
因为商誉的损失他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数字再量化出来,你就是让法院赔偿你5000万,一个亿,但法院具体也不会赔偿你那么多,他是一个酌定的数字。。
主要是附加的程序,名誉权赔偿17万,在媒体上道歉。
就拿这个案件来说,7月11日,记者从特斯拉中国处获悉,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均维持原判:上海车展站上特斯拉车顶的河南张女士被认定侵犯特斯拉名誉权,应向特斯拉赔礼道歉并赔偿17万元。同时,组织策划特斯拉上海车展事件的媒体人封某,向特斯拉道歉。
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继续履行;(八)赔偿损失;(九)支付违约金;(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一)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三个,他这个案件主要依据的证据就是那个司法鉴定的。
因为很多案件里面那些当事人都说是因为这个特斯拉的车辆引擎什么的出了障碍,然后要求赔偿,但最后他这个在案的司法鉴定意见不是这样说的。
据司法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上海车展事件”使特斯拉遭受了超过1.7亿元订单直接损失、数千万元商誉损失。在此事件后还曾发生几起车主号称“刹车失灵”的事故,最终司法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结果都显示事故原因与特斯拉车辆本身无关。
第四,名誉权的赔偿不存在履行不能的情况,如果说这个人他是自己不履行的话,那么法院是可以在报纸上给他公开道歉的。另外这个人还需要向法院支付这个费用。
第一千条 :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