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个回答

中国迎来年均 2000 万退休浪潮,民政部联合 19 部门印发文件鼓励老年人积极再就业,如何看待?

闻号说经济
634个点赞 👍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无缝和上个回答衔接,从2022年开始,人口结构上移,每年不止2000万进入60岁以上,好的一方面是,现代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几毛钱的现代医药在过去都是神药,食品卫生标准也在大幅提升,我是至今不清楚谁给民众洗的脑,认为工业化食品就不如手工制作的安全,实际上恰恰是这些工业化流程才能更好的保证食品安全,营养更好,现代医疗资源更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来到78岁,如果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上限,或许可以参考现阶段的韩国,也能到82岁左右,当然前期靠发展可以提升的快一些,越往后,提升一岁越难,所以追赶日韩的人均预期寿命,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直到被动城镇化率到80%以上。

至于退休,这其实是一个伪概念,如果把开始领取养老金作为退休的参考,那么确实是这么多。但实际山约占一半左右的农村老人根本不存在退休这一说,38度高温太阳下体感问题足够高了吧,地理几乎一多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干活,40、50岁算新生代农民,不要问为什么非要用人力,因为高附加的经济作物,往往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比如很多精细的水果,所以鼓励就业其实不怎么包含这类群体,一辈子其实都是低需氧,产出更多而消耗更少,现在我们吃到了很多便宜蔬菜水果,其实都非常依赖这辈低需氧,低劳动力成本的贡献,当然很多东西贵不贵在农民产出这块,收购价和消费价格差着倍数。

回到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把一个老人已经经历的事实告诉给刚退休的老人,80%老人靠着第一支柱,根本做不到保基本生活,不要说城乡基本养老金,哪怕是职业养老金都很难,只要你不是那20%的高替代率群体,你就需要继续工作,且这种事情也根本不用倡导,我国老人又非常不习惯于麻烦子女(大多数如此),那么就会去想办法再就业,60岁以后干的活甚至比年轻人还重的多,活这么,那天干不动了,且基本没有能力和意识定期体检(老人体检费本身项目多,小城市也在1000~3000),养老金都没这么多,真等突然身体不适,医学干预就晚了,这个时候再成为安慰剂药物的重点挖掘对象,一辈子基本都没有退休舒适这一说,不是我危言耸听,大家只要到非发达地区的农村看看,就知道这1.5亿老人的生活,民政局工作者本身就是20%里面,总不能承认是第一支柱设计的巨大问题,导致80%左右群体的保基本生活能力远远落后于相同发展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韩国和日本,况且日韩本身就是过去媒体重点报道老年就业(往往是贬低居多)的重点对象,只是发展阶段不同罢了,第一支柱如果能赶上日韩,还真就是最理想的情况了。

这辈老人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我国从零起步,基本就是靠劳动力红利为主要原始积累来源,受的苦类也是非常大的,幸运的是经历了我国的超高速发展阶段,生活水平和预期寿命大幅提升,好歹比过去60岁就不知道什么病去世要好得多,更幸运的是即便人口结构失衡,现收现付制度和财政补贴下依旧可以维系养老金的发放。说句更扎心的话,真正悲剧的反而是现在的劳动者,劳动时长还在继续上升,且经济增速放缓,增量红利下降,阶层固化严重,根本就不是过去勤劳真能致富和完成阶层跃迁的时代,人口结构恶化,现收现付是个明眼人都知道不可持续,延迟退休不是让你多交,更多的是少领,预期寿命也不是只增不减的,比如劳动时长带来的顺周期死亡效应,所以很多人问未来的养老金怎么办?也真的只有天知道了,能做的就是当下要学会对自己好一些,对身体不利的事情少做,对自己花钱和投资的事情不要太吝啬,供给端的基础资源垄断的情况下,大家内卷的结果就是分配者还是会以某央行行长的分配底线理论来分配,就像土地财政一样,大家都不卷了,反而是门槛的下降,过好当下吧,也别心疼这个心疼那个,宏大叙事总归不如独善其身来的实在,不要总想着三五十年以后的事情,未来的事情谁说的清楚呢。

王克丹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