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退休人员再就业是最大的悖论!没有之一。
什么叫退休?
退休(retire),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
通俗来讲,退休主要是指到达退休年龄而退出工作岗位,并且,开始领退休金或者养老金,开始安享晚年。
所以,理论上,退休是不需要再工作的。鼓励他们工作又是什么意思呢?
先来看出发点。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要花钱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交钱的年轻人的增量跟不上老年人的增量。
这里有个数据可以参考。
假设都不上大学,从18岁开始工作,且开始交养老保险。这个新增的人口是多少呢?18岁,也就是2007年出生,1600万不到。

在2012到2017年会迎来一个短暂的小高峰。2022年正式跌破1000万,为956万。从趋势来看,上升到1000万的动力是比较小的,乐观一点,就算稳定在1000万好了。
下面来看一下领养老金的增加趋势。1965年出生的为2717万,比2007年出生的多了1100万有余。也就是说,今年1600万人要养2700万人左右。

从1965年到1997年的33年的时间里,只有5年出生人口低于2000万,最低的一年也有1726万。

如果依靠传统的养老金体系,肯定是支撑不了的。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推出了个人养老金体系。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共同组成养老的三大支柱。
但个人养老保险也有争议,因为这更像是给收入高的减税用的。
不管怎么样,养老缺口肯定会越来越大。
尽管养老基金有投资收益,根据2024年10月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23年度报告》,社保基金成立23年来的年均收益率为7.36%。
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稳定不稳定且不说,能跟上养老金上调的速度就已经很不错了。比如,今年的7月,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又上调了2%。
但在越来越大的缺口面前,也是杯水车薪。
所以,养老,最终可能还是需要老人们自力更生了。
鼓励退休的老人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岗位的挤压。
现在的年轻人就业是个问题。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不含在校生的16-24岁青年失业率降至14.9%,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55.5%(社会机构统计)或86.7%(教育系统口径)。
此外,还有35岁危机。很多35岁失业后,也很难找到工作。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退休的老人要和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和“35后”抢饭碗。
僧多粥少,不知道会不会卷工资。
比如,老年人有一定的积蓄,还有养老金收入,再加上消费意愿低,对工资的要求可能不高,为了得到工作,故意把工资压低。
年轻人可能还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35后”,基本是上有老,下有小,可能还有房贷,有车贷,压力最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