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回答

网传 7 月 7 日浦东-米兰航班「误听指令飞错高度」险发生碰撞,是否属实?飞错高度有多危险?

陈长庚
193个点赞 👍

技术是好的,并且确实能避免飞行员误操作带来的危险;但人是可怕的。

每次遇到触发飞机自动防撞系统TCAS,都会先默默问候国际民航组织的官僚:

本次事故与大多数碰撞类险情类似,TCAS系统发挥作用,避免了最后的事故。

但TCAS并没能100%起作用,因为人,和官僚。


早期人类的民航飞机并没有TCAS,甚至没有固定航线一说。

因此,像跨越美国东西的航线,当时的机长往往都会带乘客去领略一下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风光。

但并不是每天都是风和日丽,并且大峡谷上空的客流也愈发繁忙和无序。

1956年,悲剧降临,两架飞机在大峡谷上空碰撞。事后分析显示,他们根本无法看到对方。


为了避免悲剧再次降临,民航系统推出了两大举措:

一是管理上的,航线航路要规范化,不能飞行员自己说飞哪就飞哪;

二是技术上的,预防碰撞的TCAS系统诞生。


安装了TCAS系统的两架飞机在距离愈发靠近时,TCAS会对两架飞机发出简短且不同的警报:

其中一架飞机会被提示爬升,另一架飞机会被提示下降。避免碰撞。


如果只是TCAS在预警,那么迄今还未有事故。

但,人和管理的因此再次参与进来。


上文说到,管理上规范了各架民航飞机的航路、高度、方向等信息,这些信息由地面的空管人员发出。

当两架飞机靠近时,不仅TCAS会发出预警和操作提示,地面也会发出预警和操作提示。

问题来了:

如果TCAS和空管所说的矛盾?如何操作?

比如TCAS让飞机A爬升,飞机B下降;空管让飞机A下降,让飞机B爬升。

那么两架飞机的飞行员会收到彼此矛盾的操作指令,陷入困境。


2001年1月31日,日本就发生了这样一次重大险情,日航的两架飞机,JL958和JL907在空中距离过近,且遇到了矛盾的指令。

JL907在约11900m的高度巡航,而JL958在约11250m的高度巡航,本来两架飞机相安无事。

但随后,两架飞机都被空管要求降低高度,于是不巧处于类似高度上,触发了TCAS。

JL958的飞行员接到TCAS指令后下降,JL907的TCAS提示飞机爬升,但空管要求JL907下降以“规避”碰撞。

于是,两架相近高度的飞机同时下降,情况愈发危及!


当时两架飞机共载有677人,如果真不幸发生空难,将超越特里费内空难的583人死亡的世界第一大空难(详见下列的另一篇文章)。

空管急忙呼叫JL958右转,但没有回应。

紧急关头,空管面对着JL907和JL958的险情喊道:JL957!爬升!

但空中并没有JL957航班。

当两架飞机愈发接近,飞行员已经能看到对方时,飞行员们急剧将飞机拉向不同的空域。

JL907是大型的波音747飞机,在紧急转向中造成81名乘客和10名机组人员受伤。


这起事故本应该引起民航部门和民航组织的高度关注。

即当TCAS和空管给出矛盾指令时,飞行员应当遵循哪项操作。

日本民航部门还将此时上报了国际民航组织ICAO。


但似乎毕竟没死人,发生碰撞的概率又不高?

官僚主义使得,这一重大隐患没有得到重视和修订。


17个月后,2002年7月1日,在德国一个叫乌伯林根的小镇上空,两架飞机因为TCAS和空管指令矛盾,最后相撞,全部牺牲。

本来TCAS可以救下的两架飞机,葬送在官僚主义之下。

这一次,国际民航组织才最终回应了日本民航部门,打了这个补丁。


人难免会犯错,

很多时候,一些技术可以避免人犯错带来的后果,TCAS飞机防撞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但人还能在这基础上犯下更大的错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鸑鷟鹓鶵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