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河南省漯河高中一名学生选择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遗书中他写道:
“我走后,他们会给你们减少作业,增加休息,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来过….宏大叙事已经死了,我只想过平凡的生活…….永远喜欢天野阳菜”

这个新闻里面不是写的很清楚吗,“减少作业,增加休息”,这个惨剧是一个课业减负的问题,是一个学生心理疏导的问题。
就因为遗书最后说“永远喜欢天野阳菜”,自杀就变成日本动漫对学生心理的不利影响了?我看恰恰是她的存在拖延了学生自杀的决定,缓解了课业压力带给学生的痛苦,只不过他没有坚持到最后。
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学生时代就靠周末看电影,给自己一个有希望的未来,一个周而复始的苦闷缓释。
所以那个时候家长很不理解我为什么星期五晚上23:50还要看央视的“银色经典”?电影多是凌晨一点半才播完,这不是影响晚上休息吗?不是影响第二天上课吗?不辛苦吗?
辛苦当然是辛苦,但星期五看“银色经典”,星期六看“佳片有约”,星期天看“世界名著名篇欣赏”,是我上学从星期一到星期天的无期徒刑中固定的放风时刻。有时候这些节目放出的电影是我看过的老片,或者更糟,电影频道选了不合适的烂片,这时我就会感觉这周的学习与下周无缝连接上了,只靠周日下午半天的休息根本无法重置我的坏心情,如果没有一点精神上的虚幻美梦,一点世间真善美的温情安慰,就没法继续下去。
这就像溺水,你不断的呛水,鼻子酸楚,胸口气闷,手脚无力,逐渐加码的痛苦和看不到获救未来希望的双重打击,会让你自然想要干脆放弃,只要你觉得明天、后天,近乎永远都是同样糟糕的体验等着你,死亡就只是一种解脱,一种斩断连绵不绝痛苦之链的方法。
而如果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把你捞起来,像水刑拷问一样有缓口气的机会,你就没法干脆利落的决断。每次沉入水中的痛苦,暗自下定的决心,在被托出水面的片刻蒸发了,消解了,似乎感觉没有那么糟了,于是下一次被按入水中时又要自嘲自己的觉悟不够。
我当年所看的电影和他所选择的天野阳菜就是这个喘口气的瞬间,让人死志动摇,让人相信有缥缈的希望存在。
如果一个人自杀前留下的遗书最后,写着喜欢什么,赞美什么,信仰什么,就说是这该死的东西害死了他。
那邓某、严某某、翦某某可就要有话说了,他们肯定不认可这种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