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个回答

为什么中式武器在国际上仍然不受待见?

爆炸小汤圆
1161个点赞 👍

我的思路是,中式轻武器,到基层一线的时候,很多细枝末节的瑕疵,都有一个终极解决大法,叫5公里

没打好,怪枪老机瞄校不准?少赖枪赖人,5公里赶紧!班长搁后头大皮靴子踹着跑。

左撇子,右手据枪不适应?抛壳影响?来一个5公里你就会右手据枪了,一个不够就来俩,部队不惯左撇子的臭毛病!

其他的小毛病,这这那那的,到了一线部队,哪那么多臭毛病!今天谁脱靶,给我鸭子步绕操场10圈!

所以导致轻武器如步枪一类的,做到挂件,人机功效,瞄具辅助等等一些,涉及到细节上的需求时,中式轻武器的特点就是,你不用管打的准不准,但是没打好背着跑5公里是肯定的。

而到了警用阶层,社会禁枪后,民间警务处理暴力冲突的情节就少了很多,就算有暴力冲突,辣椒水也足够了。实在没有用枪需求,警用手枪什么的军工放开随便做,平时别在腰间不走火就行。我如今还能见到有的一线警务人员执勤时别着老旧的54,旧到感觉拔出来之后甩两下弹匣能自己掉出来。所以也是啊,之前某个地方,为啥我们都有新式手枪了一线警务还要自行采购格洛克,军工枪厂自己为什么不反思反思。

而反观外国市场,除了面对军用商单之外,军工的市场还同时面向民用,这民用也不全是纯民用,除了爱好者发烧友之外,还有很多军警自购的设备,使用细节体验上做的呲了,会很直接的影响销量,不光市场没人买,经销商渠道,如枪械店进货后都不会摆出来,甚至摇头直接不进。

任何产品都是如此,一个世面上的商品产品,有瑕疵,有问题,产品方要是有一句:你们使用者怎么不检讨检讨自己的问题?分分钟被人冲爆。但是到了某些特殊环境下,不管你用的习惯用不习惯,都给你按着脑袋用,敢说不好大皮靴子5公里提干就招呼过来,那用户反馈就只有抱着跑5公里有点重了这一个问题。而欧美的下沉市场上,会有很多照顾发烧友用户体验的修改和雕琢,那些泡靶场的人,手比厨子的嘴还叼,扳机力道轻重问题都给你揪出来。

所以很多互联网言论上,无论是知乎还是哔站,比较中式轻武器和欧州造,毛子造,美式圣诞树,都是不比还好,一比小毛病一堆,这里不舒服,那里不习惯,某个特定操作上反人类,洋洋洒洒小文章能写几万字。

有的小问题,我们自己还是要该正视就要好好正视,很多问题战士不说,不代表这个枪就是完美的了。之前的有些中式军工产品就存在这种夜郎自大的问题,就觉得自己做的就是最好的,那些小问题都是人被惯出来的臭毛病养的。这种现象也很难评,一半一半吧,毕竟191现在也有枪族了,这方面也算赶上欧美脚步了,但是很多一线很多战士还在打靶前祈祷明天分一个好点的95,好少跑一个5公里。

所以又回到了枪挂不挂圣诞树的那个问题,你为什么对狙?因为我有高倍光学瞄具,我精度高,我膛线,子弹这这那那的打的远!错!因为你傻,你都有炮了你对个P的狙。5公里赶紧的!最后5名鸭子步回营区!

老木木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