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的宏观经济问题回答基本上是一塌糊涂,没几个人对经济运行的全景有概念。就比如这个问题,一堆人说日本收入高,生活好,基础设施先进,社会保障完善,有海外投资收入。没有一个人动点脑子想想,这本来就是日本经济停滞几十年的原因。
宏观经济上,一个人的收入就是另一个人的支出,收入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成本高,这些只是分配比例差异的问题,社会公平程度固然长远上来看也很重要,但宏观经济上来说,最重要的是平衡:经济要长期稳定运转,重点在于,生产出的商品和服务源源不断被消耗,货币在此过程中稳定流通,具体来说,宏观上收入和支出大致相互抵消,而且不是总额相等,而是具体到每个阶层,乃至社会中大多数的人,都做到收入支出大致相抵,这里收入支出都指的是纯货币,不考虑资产在内。实际现代社会中,通常来说是大部分人收入用于消费,一小部分富人额外的收入用于投资,穷人依靠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则负责背债,然后通过温和的通货膨胀让政府负债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可控的规模。这个在经济学上叫做市场出清。如果做不到,那么必然是一部分人始终在储蓄,另一部分人始终在负债,当债务规模到达上限的时候,经济就会出现问题。
但放到国际大市场上,问题就又有所不同,在国内流通的商品不仅要在国内具备竞争力,还需要在国际上也具备竞争力,否则进口商品就会冲垮国内商品的销路,关税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仍然有限度,因为现代的生产中基本上不可能完全闭关自给自足,比如中国虽然制造业很全面,但仍然非常依赖原材料进口,而进口贸易必须要有相应的出口进行外贸平衡,如果靠高关税进行贸易保护,那么必然遭到其他国家的对等报复,本国商品的销路也会受影响。这就意味着如果本国生产的成本高于外国,那么产业就会外流;而生产成本低于外国的国家会吸引产业转移。外贸的平衡也会影响国民内部的收支平衡,外贸顺差的国家积累项多一些,社会整体收入大于支出,每个人都会有点储蓄;而外贸逆差的国家,整体负债就会比较严重。
说回到日本,日本的泡沫经济不能只看泡沫破灭前后几年,本质上来说,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按照世界第一的经济体投资建设了整个国家,但是日本的实际发展潜力是配不上这个投资的,这其中就包括其他回答吹捧的收入高、基础设施先进、社会保障完善。这些也是环环相扣的,先进的基础设施、完善的社会保障都需要成本支出,这些成本最终还是国民来承担,国民承担这些成本,企业就必须发放更高的工资来保证不影响国民生活。这些过程并不是泡沫经济末期才开始的,实际上早在70年代之后就已经开始,广场协议为代表的日元升值只是进一步将它推高到了完全不可接受的程度。
如果仅仅是部分超前发展,不一定会有严重后果,比如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前的确受益于超前投资带来的高增速。问题还是在平衡上,日本最终原本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如果按照当时的趋势,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和第一大高科技产业大国,即使这些都实现,那日本也至多配得上广场协议之前的人均GDP,而泡沫经济顶峰,日本人均GDP达到了美国的两倍——制造业绝不可能支撑起来如此高的GDP,因为人均GDP就是制造业的成本,而制造业没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产业优势不可能在成本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仍然维持商品的竞争力。
从世界范围上来看,人均GDP高的国家,除了握有美元霸权的美国以外,要么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比如丰富的矿产(铁矿石油等)或者独一无二的地理区位(比如新加坡),要么靠殖民地残余价值(英法),要么靠其实跟本国关系不大的国际金融业或者其他特色产业支撑少量国民;再就是法国德国这样的国家,受益于欧元一体化带来的贸易壁垒,实际上更像是广东这样的GDP强省的情况。
这些优势日本都不具备,不仅如此,从事后来看,连当初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和第一大高科技产业大国也不过是痴人说梦,因为冷战即将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之后,日本已经不再是冷战前线,没了统战价值,而中国反而成为了美国资本眼里的香饽饽,这种情况下,原本政治上就任人宰割的日本只能是被美国随意收割,又被中国的后发优势冲垮。这种情况下,强行提高人均GDP,得到的结果一定是平衡被打破,产业外流,支出超过收入而超前负债,最终泡沫经济破灭。而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采取的被各个回答吹捧的行动,比如说日元国际化、从海外投资获取收益弥补国内,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对抗经济规律,拒绝出清,试图将人均GDP尽量维持在高位,继续保护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初心固然感人,实际结果不过是螳臂挡车罢了,拒绝出清的结果就是产业进一步外流,旧的产业保不住,新的产业发展不起来,原本如果一步到位人均GDP直接跌到今天的水平,未必没有再起的机会,而为了避免短痛选择长痛,也就永远失去了当初的历史机遇。
所以中国人均收入远不足日本,发展水平也尚欠缺,这正是中国和日本的本质差异,也是中国不可能陷入日本这样长期停滞的情况的本质原因。宏观经济不关心你的主观愿望个人喜好,它只会按照客观规律运行,不配得到的最终必然会失去,踏踏实实努力发展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一部分人吹捧的加强分配甚至全民发钱,那才是往日本的老路上走。改善分配公平很重要,但国际竞争的现实也需要面对,东南亚等后发国家也在积极争取产业转移,没有必要阻碍,但也不能盲目助推让经济失去平衡。经济政策既不能极端偏左也不能极端偏右,顺势而为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