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真心希望是剧本。
因为这哥们身体颤抖、无意识反复踱步、情绪和语气忽高忽低。如果不是演的,那已经有点躁动型焦虑了。
预期崩溃其实很恐怖。
一直有个声音:当代小胖友不愁互联网娱乐和卡路里,比起老登们的童年要幸福得多,为什么这么玻璃,动不动飞人和抑郁?
是啊,为什么舍曲林这么流行了?
其实中登们最能理解:
咱很多人起点贼低,有的小时候在田地蹲坑没见过马桶,有的大学四年应挂尽挂;
抱着莫名的胆气出来混,恰好遇上高增长,大环境很幸运地保护了这种胆气;
然后一路走下去,混子继续混,实干的也一直低头,搞出房子车子票子,都以为自己的路特别对,骨头特别硬;
然后35岁。
稍微蹭到房贷失业离婚大病几个坎,立刻打回原形。还想倔强地再赌一把,发现版本迭代,高增长已经无了,自己那点本事原来屁也不是。
找工作半年一年后,终于承认现实,放下过去的妄念,明白自己本质上也是随波逐流。
然后打开手机,发现了又一个崩溃的小胖友。
比起中登的预期崩溃,小登的更痛苦。
中登多少攒下了点底牌,就算一无所有也有些阅历。
小登是真没有,特别是那种平均水平乖乖小登,一出来就是冰火两重天。
父母的经验多数是无效的,老师是只在校园里蹲着对社会无感的,信息渠道是高度算法驱动且过滤的。
用高增长环境里形成的惯性来培养,还带着对未来也是高增长的预期走入社会。
然后发现个人奋斗实在扛不过历史进程,二十年所形成的预期在短短三个月里崩得干干净净。
这就是为什么说,老是给小胖友整鸡血,没用。
换我这个中登来看,保安日结180、被开除后一个人单枪匹马能把钱拿回来,杭州真是个营商环境不错的城市,不带任何阴阳怪气。
我晃过的很多地方,保安日结撑死100,被开除后别说几天工资、几个月工资你也很难拿回来,哪怕你咬牙走司法程序走到底。
别忘了还有个玩意叫“无薪试岗”

但杭州这些进步对这个小胖友木有意义,毕业出来干保安已经砸穿他的预期了,干一天就被开等于爆破了预期底线。
我是真心觉得杭州不错,大环境能让他拿回一天的工钱。
一个人在预期崩溃后,如果能成功做到一些有正向收益的事,是能够让他重建部分心理范式的。

所以他虽然躁动焦虑,但好歹能量还在,还能对外释放。
换一些更不咋地的地方,小胖友连工钱都拿不回,这时候估计会整个人萎掉,转入看似安静但其实更危险的内耗。
那就无敌之人了。
总之,咱现在一方面是中期的过剩培养,特别是青年高学历劳动力;
另一方面是大环境放缓下的普涨消失和增长分化。
这就决定了大多数小胖友是不值钱的,哪怕你苦学过。因为你苦学所形成的技能体系没有变现载体了,无龙可屠。
当然,学习不是无意义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技能。
但对于没有社会和职场经验的小胖友,把做有形之题的能力复用到做无形之题上,中间的切换成本巨大,社会保障体系和大城市生活成本也没给他们什么容错率。
那别忘了:人的一切美好品质都是能被消耗掉的,包括韧性。
没有高增长也没有社会容错率,小胖友们原本就不厚的精神会被快速消耗掉,焦虑抑郁冷感会成为常态。
所以尽管有着远比以前丰富的娱乐内容和物质基础,但他们却是更痛苦的一代,因为预期落差让他们普遍低着头。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