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个回答

南航吉林分公司被曝突发伤人事件,一机长伤 4 人后跳楼身亡,当地回应案件侦办中,具体是怎么回事?

liisu
144个点赞 👍

说个题外话,2020年2月份,这位李姓机长在还是副驾驶的时候曾经作为南航的党员飞行员主动参与过驰援武汉的包机任务,参加了抗疫工作。

是什么事把一个英雄逼成这样子的呢?

01:00

我是私照飞行员,我知道航空安全无小事,但作为操作主体的人类,在非主观恶意且未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偶尔出现非原则性操作偏差实乃人之常情。对于那些并非频繁发生、非主观故意的失误,是否真的需要动辄上纲上线过度苛责,值得业界与公众理性审视。然而当下从民航监管层面到航司内部管理,乃至民间舆论场域,却普遍形成了对航空从业者“零容错”的严苛态势——当前航司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考核轻培训”的倾向,一套以淘汰为导向的考核体系下,飞行员往往因一次运行失误或考核失准就面临职业生涯的重大危机,这种长期“小错重罚”的管理逻辑,让从业者时刻处于高强度心理压力之下,飞行员日常不仅要承受长时间飞行、时差调整、高强度工作等压力,还得承受来自各种考核的巨大心理压力,这也是现在121部的飞行员抑郁倾向远高于同龄人群的一大原因。

以南航787客机在日常飞行中进行“三脱”训练中发生擦尾事件为例,事件曝光后民间舆论多倾向于对飞行员载客训练然后操作失误进行严格追责,这种对专业操作中偶发非致命性失误的零容忍态度,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前行业生态中容错机制与人文关怀的失衡。

我们始终认同安全底线不可逾越,但在恪守安全准则的同时,或许更需要构建科学的失误评估体系:既让每一次安全隐患得到严肃对待,也为非系统性、非重复性的合理失误保留必要的容错空间,毕竟航空安全的长治久安,既需要制度的刚性约束,也离不开对“人非圣贤”这一客观规律的理性认知,更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帮扶替代单纯的考核淘汰,否则飞行员长期的高压状态始终会变成一次又一次的爆炸。

达瓦里希中尉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