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个回答

南航吉林分公司被曝突发伤人事件,一机长伤 4 人后跳楼身亡,当地回应案件侦办中,具体是怎么回事?

liisu
579个点赞 👍

南航吉林分公司这事儿,还是挺邪乎的。

一个机长,光天化日之下,突然发狠,抄家伙干翻四个同事,最后自己从十五楼跳下,摔成肉饼。

现在警方还在查,但网上已经炸锅了,各种猜测满天飞。

先说下到底怎么回事。

现在得到的消息是,7月1日上午11点多,机长李某某,被叫去跟飞行部一个领导谈话。

内容是关于资质能力排查的。

结果谈着谈着就崩了。

李某某把党委书记和飞行部经理捅了。

工会主席和一个地面员工,想上去拉架,也被砍了。

完事后,这哥们儿跑到十五楼,把玻璃砸烂,然后直接跳了下去。

整个过程跟电影一样。

具体情况如下:

当时,李某某正与飞行部领导就资质能力排查中被评价结论不合格一事谈话。
交谈过程中,飞行部党委书记刘某某和飞行部经理朱某某被杀伤。之后,吉林基地的工会主席和一名地面员工曾先后上前劝架,但也被李某某杀伤。知情人称,在将四人致伤后,李某某前往十五楼将大楼玻璃凿碎,后堕楼身亡。

我的直接感觉就是,这肯定不是突然的决定,肯定是之前就有矛盾,然后这位已经想好了,如果上头不答应自己的要求,那就干翻上头。

这里面有个关键细节:李某某在资质考核里,被评了不合格。

报告里说:他对应知应会的规章和程序,不掌握、不执行,连通讯失效程序和驾驶舱门密码都整不明白。

咱也不懂这些航空术语,总之就是一堆毛病。

按规定,他得重新培训、降级运行,甚至可能停飞。

建议进行FCOM运行手册系统性的全面培训。由分部、安技室、飞行部三级进行理论验证。理论考核合格后降为Z机长航线运行至少50小时、4个起落后再次进行航线监察。检查通过后恢复原资质运行。

这对一个机长来说,可能是摔一跟头,也可能直接就是职业生涯判了死刑。

辛辛苦苦干了那么久,突然告诉你不能飞了,谁也受不了吧。

但是问题来了,就因为考核不合格,至于杀人跳楼么。

这里面肯定有更深层的原因。

民航圈里不是有种说法么,机长这活儿,表面风光,实则压力大到能把有些人压垮。

毕竟百万年薪不是说拿就拿。

年均飞行八九百小时,单次飞行涉及几百条人命,再加上考核通过率不到七成。

而且,行业里普遍存在重处罚轻帮扶的习惯,有时候,一次考核不合格,就可能断送职业生涯。

这种一票否决制,有时候就是定时炸弹。

再往深说,这事折射出的是整个航空业的系统性风险。

就说心理健康这块,某航空公司去年的一个调查说,32%的飞行员有焦虑,15%有抑郁倾向。

但行业里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呢?基本就是走走过场。

估计和大学心理辅导室也大差不差。

飞行员每年虽然要做心理评估,但也就是填个表、聊两句,根本没法真正筛出问题。

而且很多飞行员就算有心理问题,也不敢说,因为害怕被停飞或者影响晋升。

还害怕被嘲笑。

这就导致问题越积越深,最后彻底爆发。

幸好这次不是在天上爆发,是在地上爆发。

可下次呢?

谁能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在天上遇到这么个定时炸弹?

公司管理问题也不小。

李某某被考核不合格后,公司大概率就没和他好好沟通。

至于提供心理辅导或者职业转型帮助,做梦吧,大概率更不可能。

而且就算心理辅导,也是我上面说的那样,走个过场。

总之,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大概率是没有的。

大概率,公司只是冷冰冰地通知他降级停飞,根本没考虑他的感受。

不是商量,是通知。

这种官僚化的管理方式,就是在给火药桶点火。

这事儿对整个航空业的影响更深远。

首先吧,乘客的安全感肯定会跌。

以后大家坐飞机,心里难免嘀咕:飞行员的心理状态靠不靠谱,谁能证明?

航空公司管理有没有漏洞?

这些都对航空业的信任危机不是小事。

航空公司肯定会加强对飞行员的心理筛查和管理,甚至可能调整考核机制。

但这需要时间,短期内行业的阵痛是免不了的。

而且大概率也只是做做样子。

总之,这事反映的是现代职场的普遍困境。

高压环境、高考核标准、缺乏人文关怀,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航空业,在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同样严重。

李某某的悲剧,是整个社会对劳动者心理健康忽视的一个缩影,而已。

南航吉林分公司,是面镜子,照出了航空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些深层问题。

希望这事不要白白发生,人不要白白死,能成为一个契机,推动推动行业改革,让更多人意识到,冰冷的制度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

只有真正关心人的需求,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下面给大家补充一点材料,上面不是有一个李某某的资质能力排查报告么,我在下面再贴一下,大家看看:

李某某被评对“应知应会的规章和程序不掌握、不执行”,存在“通讯失效程序掌握不准确”、“驾驶舱门电子锁密码掌握不准确”等问题。报告建议称,“建议进行FCOM和运行手册系统性的全面培训。由分部、安技室、飞行部三级进行理论验证。理论考核合格后降为Z机长航线运行至少50小时、4个起落后再次进行航线监察。检查通过后恢复原资质运行。”

我刚查了一下,我们以其中一个举个例子。

比如第一个,报告说,李某某存在“通讯失效程序掌握不准确”的问题。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因为通讯失效是飞行中最危险的紧急情况之一。

飞行员必须熟练掌握《仪表飞行规则航空器地空双向通信失效通用程序》。

例如在新疆等复杂空域,通讯中断(即便非常短的中断),都可能导致飞机与地面失联。

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引发航线冲突,或者备降失败等等非常严重的后果。

李某某的这个问题,是非常大的隐患。

这个能力,是贯穿整个飞行员培训周期的。

飞行员刚开始培训的时候,就要培训这个能力。

但是主要是一些标准情境。

没有什么危险情境。

到了中后期,会加入一些复杂情境。

比如,在飞行学员的初级阶段,针对通讯这方面,训练的重点主要围绕正常陆空通话,比如频率切换、位置报告等等基础技能。

偶尔可能也会培训一下通讯失效这方面。

但是不太可能有系统性的操作训练。

当飞行员进入仪表等级培训的时候,通讯失效程序,才作为核心科目纳入训练。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中国民航局的规定,这方面培训的内容大概如下:

理论学习,掌握《仪表飞行规则航空器地空双向无线电通信失效通用程序》具体条款,包括盲发信息格式、应答机设置、航路保持规则等等。

模拟机训练,在全动模拟机中,反复演练通讯失效场景,例如在复杂空域模拟失去与地面联系的紧急情况,训练机组协作和决策能力。

实际飞行验证,在真实仪表气象条件下,执行通讯失效程序,例如按规定高度层飞行、转向备降机场等等。

所以,现在的关键是,撇开一切人情世故不谈,李某某的水平到底怎样?

如果水平真的不行,那不管上头是按照程序处理他,还是夹杂了个人方面的感情(比如关系不对付等等),都是应该的。

毕竟让这样的生瓜蛋子上天,风险实在太大。

如果李某某水平过硬,那就是这个报告本身就有问题。

可能是上头有人要搞他,故意出了这么个报告,走个过场。

我为什么说存在第二种可能呢,因为报告里面有这样一条,说李某某存在“驾驶舱门电子锁密码掌握不准确”的问题。

飞机驾驶舱的电子锁密码很复杂吗?

怎么这也能够成为一个问题呢?

这就像是在说:

李某某分不清驾驶舱和客舱,李某某不会关驾驶舱的门,李某某不知道飞机上可以上厕所一样。

总给人一种,这个报告中说他存在的那些问题,前后有很大的不一致性,的感觉。

田君良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