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地方债已经超过100万亿规模,去年的化债就是将高债息的地方债转化成低债息的,这样每年能少还一到两万亿的利息。
银行定存利率被认为是社会基础利率,也是债券利率的锚定点,当前国内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可见国内的债务压力有多重。
但就是化债之后,大部分地方的财政还是难以为继,因为以转移支付体系为核心的中国财税资金池的增量快枯竭了,连一线城市的房价较之高位都下跌了30%,作为财税收入最大头的土地财政早已熄火。中央发行国债,目的不是帮地方还债,而是帮地方偿还债务利息,况且医疗、社保、养老金、基建维护、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的工资,这些都是刚性支出,是地方财政必须支出的,可以过紧日子,但这些支出必须要有。
还有就是因为贸易战,中国大面试失去欧美优质客户、流失优质外部投资。这几年内部试图取代房地产行业作为新一代主导产业的新能源、半导体行业还是难堪大任,别说贡献税收大头了,自身甚至还需要大额财政补贴。
然后房地产行业还需要被挽救,外贸企业需要被补贴,消费需要补贴,还有一堆烂尾楼问题需要解决。
放眼望去,周围全都是需要被输血的,而供血的一个没有。能想到的解决办法有且只有一个:RMB一次性大幅贬值到位,稀释掉巨额债务负担,向全民一次性收取巨额铸币税,然后重新上路。
真的想不出别的办法了。
庞大的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和因此导致的近乎零利率的中国基础利率,是我不看好任何中国资产的底层逻辑,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有实质性好转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