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个回答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去世,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如何评价他的成就?

liisu
112个点赞 👍

在21年的时候见过蔡澜一面,对蔡澜的印象本身不差,是一个没什么架子的老先生。

当然,我见到的蔡澜,也只是蔡澜生活中的一个切面,并不代表完全真实的蔡澜。但这已跟作为文化明星的「四大才子」完全不同了。

对于生活中的蔡澜,个人没什么成见;但对作为「四大才子」的蔡澜,就我个人而言,不至于贬低,但也实在没什么夸头。

把金庸、黄霑、倪匡、蔡澜并称,是颇有些滑稽的。金庸和黄霑,前一个影响了整个华语文化,另一个在自己的领域登峰造极。

你说那倪匡,也是实打实作实事的人。《卫斯理》再烂,倪匡也是靠手艺吃饭。

当然,绝不能说蔡澜就不靠手艺吃饭。

蔡澜与其跟金黄倪三人并称四大才子,不若跟余秋雨三毛并称三大古早文化网红。

早年起点大神云天空写过一本书,叫《混也是一种生活》,放在这三位这儿,尤其在蔡澜、余秋雨身上,不若说,「混也是一种手艺」。

蔡澜当然比余秋雨好点,到底是比余秋雨家底厚,手上也阔绰些。

但实际上,他们都是靠「混」在吃饭。

你看,很简单一个道理,假设金、黄二位在世,我想见他们一面,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想见蔡澜,其实相对简单。

然而之所以能靠「混」吃饭,原因主要在于先天的条件或命运的眷顾,而非个人后天的努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人民,尤其是大陆人民:

穷、没见识。

直到2000年了,多少中国人连省都没出过。

而在这时,这三位网红就能满世界旅行,写游记,品评美食,炫耀自己风流成性,女朋友成堆换。

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这三位就是集旅行、美食、夜场直播为一体的大博主。

而蔡澜的行为,在当时,其实无异于是在炫富。

看「蓝战非」的视频,有不少评论说「感谢蓝胖子带我看世界」,其实对于当时无数蔡澜的读者而言,也不外乎如此。

实际上,别说蔡澜了,西方人在交通不发达,旅行奢侈的年代,也喜欢看游记。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几乎是半本游记——我绝不是说蔡澜就比得上海明威了,只是说,「游记」,或者「博物志」「世界奇妙见闻」「美食文」一类的散文,在特定年代,是挺流行的。而到了今天,大家都有直播、短视频可看,这类文章,已经逐渐失去了时代价值和市场——所以蔡澜晚年也尝试做自媒体不是?

当然,蔡澜还是有他的长处的,他能写,因此就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从这点来看,蔡澜还是比单纯的纨绔子弟强很多。

不过,他的营利模式也必须依赖如此——其实就是网红的营业模式:

凹人设——》发文——》参加活动、攒局(混)——》凹人设——》发文……

他的「文」,是为他的「人设」服务的,而他因为有人设,所以能参加各种局,走南闯北,再把走南闯北的经验写成文,形成了良性循环。

其实这一套现在也不过时,都是网红经济的基本模式。

只不过,网红要接地气一些,而蔡澜,在哪个大家都缺乏眼界的年代,被捧成了才子大师、美食家等,安上了一长串名头。

物以稀为贵嘛。

现在自媒体和短视频降低了输出门槛,而在蔡澜那个时代,不得不说,输出门槛还挺高的。

但你想啊,如果蔡澜晚生一些年,哪怕跟隋坡之类的同岁,给他同样的条件,想要混起来,也特别难。

这也是蔡澜最大的问题。

实际上,哪怕菜澜有老底,有基础流量,你让他在抖音单纯做美食号——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还挂着《舌尖上的中国》顾问的牌子——他也肯定干不过老饭骨、隋坡这种真行家。

小时候我看蔡澜的东西,是非常大开眼界的,有种开眼看世界的爽快感,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后来,10年后,我在网上看一些美食自媒体的文案和视频,这令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蔡澜内容时体验,简直是一样一样的。

而且这些自媒体文案、短视频,有许多比蔡澜的内容更专业,更有趣。

从此后,我就对蔡澜完全祛魅了。

实际上,就像余秋雨吹嘘的梅干菜一般,我在18年的时候,特意去潮汕尝试了蔡澜吹嘘的,一生必吃一次的「炭烧响螺」,我在潮汕吃了三家,花了我整整4000多块!

我的评价是:不如赤贝、白贝、富山白虾、金枪鱼大腹等等日料鱼贝,那真就是吃个稀奇,吃个寂寞。价格1000多一头,性价比真不高,同口感和口味能平替的太多。

我1000多能在国内吃到很好的板前onakase了。

这多少是一种蔡澜式的玄学。你越是按照蔡澜的经验去践行,越发现他的东西有许多都是错的,或者被他吹嘘过度。

其实菜澜的美食篇章里,有的东西,真没那么好吃,但是珍惜,且昂贵,而菜澜写出来,主要还是炫耀自己吃过普通人舍不得吃、吃不起的东西。本质是一种炫富。

有人或许会说,各人各味,很正常。

但其实不是的,比如我按照隋坡短视频推荐的店去吃,按照隋坡的方法去品评菜肴,你就会知道,隋坡那确实是真的美食家。而不是蔡澜那种假把式。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隋坡是真懂,蔡澜是半懂不懂——他对于美酒、雪茄等,都是这个状态,能被专业人士,资深票友吐槽一大堆。

比如我自己就是雪茄资深票友,半个专家,看菜澜说雪茄尬得发慌。我不怀疑他能把高希霸年限款当口粮,这我比不了,但要说对雪茄的了解,他是真不如我。

其中你还得怀疑:

他的内容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不是洗稿洗来的,是不是从别人那儿拾牙慧捡来的;另一部分内容,是不是也是早期拿钱吹嘘的软文。

在我自己的经济富足后,我便发现,蔡澜还挺杂而不精的。他对美食、雪茄等见解,实际上别说比不上专业的美食家、厨师、雪茄客,连业余的资深爱好者都比不上。

只不过在那个年代,他确实吃得多,走得远罢了。

因此我对蔡澜的评价就是:

一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实早已跟不上时代的纸媒时代过气网红,又因为早年个人IP在蓝海市场缺乏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确实立得太好,靠着老本吃饭。

把一个跟我们不在一个阶级的大网红,奉之为神,赛博哭坟,本就是人间喜剧。

最后,「蔡澜港式点心」店,真的不好吃而且价格不便宜。不推荐!

萨萨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