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25,蔡澜在医院安详离世,享年83岁
2022.7.3,倪匡在自己家中逝世,享年87岁
2018.10.30,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2004.11.24,黄霑因肺癌病情恶化去世,享年63岁
美食代表蔡澜,科幻代表倪匡,词曲代表黄霑,武侠代表金庸。
截止今天,香港四大才子相继去世,一个时代的落幕。

同为香港四大才子黄霑曾感叹:“连李嘉诚都没蔡澜过得潇洒。”这句看似夸张的评价,却精准勾勒出蔡澜超脱世俗的人生姿态。
这位被岁月眷顾的老顽童,用近乎肆意的生活方式,将“潇洒”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为一口极致美味(南非大鲍鱼)的体验,蔡澜大手一挥,豪掷十万港元,携五位好友即刻启程。跨洋航班的商务舱、超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于他而言不过是奔赴美食之旅的标配。抵达后,不仅自己大快朵颐,更请同行众人品尝价值不菲的“百万富翁餐”。

蔡澜常笑言道:“有钱用不完死去,这种人是最低等的动物。”
在蔡澜的认知里,财富的意义不在于数字的积累,而在于化作滋养生命的体验。
年近八十的蔡澜,雇一群青春洋溢的美女照料生活起居。每个月的开销超过100万港币,最贵的衣服一件要30万港币,并住在香港最豪华的海景别墅。他甚至聘请8名专业人员对自己日夜照顾,从个人护理到运动健康。

有人质疑此举太过张扬,他却坦然回应:“与美好的事物相伴,才能永葆对生活的热情。”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人生暮年,他将毕生收藏的古董字画悉数赠予有缘人。那些价值连城的珍品,在他眼中不过是曾陪伴自己的“老朋友”,既然缘分已尽,便潇洒放手。
与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价值观不同,蔡澜是个“丁克主义者”,他在1963年与妻子方琼文签订了丁克协议,决定不生育子女。蔡澜认为“不想被脐带拴住一生”,因为他见证了太多“养儿防老”的幻灭。

朋友为子女掏空积蓄,晚年却被送进养老院。这些经历让他坚信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血脉延续上,不如攥紧手中的钞票。
在《十三邀》和许知远的对谈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组忘年交的价值观差异。如果说许知远是孤独的理想主义者,那蔡澜就是潇洒的享乐主义者。
蔡澜曾直言不讳的说过自己,一年谈一个女友,至少61段情史却无儿无女。并且他还大方地和许知远分享自己的恋爱秘诀:“丑的照杀”。

而蔡澜之所以可以做到如此壕无人性,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年少成名,在商业上有很强的敏锐度,早早地实现了财富自由。
蔡澜早年担任邵氏电影制片人,从驻日经理逐步晋升为制作经理,后转型监制,参与《独臂刀》等经典影片的监制工作,积累了第一桶金。
随后文化跨界,以美食家、作家身份走红后,通过写畅销书、写专栏、做美食节目等扩大影响力。还将自己的品牌价值转化为商业产品,他创立了“蔡澜港式点心”品牌,截至2024年全国拥有78家门店,年销售额达数亿港元。

最后,借用蔡澜先生的话总结其一生: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不听管束,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吧,一点也不复杂。
从这点上讲,蔡先生此生也算是纵横四海,了无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