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五战争是yq生物战的延续,伊朗战争是鹅五战争的延续,就像二战是一战的延续一样,因为其背后的结构性矛盾是一脉相承的。
斯蒂格里茨怪圈,本质就是新兴国家的买办资本把资金交给美国金融机构,美国金融机构在全球负责配置资产,既包括美国也包括新兴国家,以此充当全球买办资本的基金经理。
那么问题是,买办资本为什么不能直接在本地进行投资呢,买办资本不比美国金融机构更熟悉本地,更具有在本地的话语权吗?
所以,维持斯蒂格里茨怪圈的必要条件,就是在全球制造事端,造成非美国家的衰退预期和风险不确定性,扰乱这些国家的本地资本的心智,让他们跑去美国,而美国,作为风险的制造者,它当然清楚这些风险是大风险还是小风险,是真风险还是假风险,它自然可以再组织资金去配置资产,加码那些风险被严重高估的地区,或者呢,直接加码美国资产,不论美国资产质地如何,只要美国资产在这种风险不确定性以外就可以了。
Yq生物战是如何,鹅五战争是如何,今天的伊朗战争仍旧是如此。
只有在全球不停制造风险不确定性,才能保证大家都会把钱投给美国金融机构。
美国当前的债务问题,本质是什么,本质是美国金融机构为了给富集到美国的资本支付基金收益,它掏空了财政口袋,他不是靠着真正地发展生产力来支付这个收益的,它是靠着财政来拉动一个“并不能大规模地落地突破性的技术成果”的经济体,用财政的负债换取企业的收益,再以企业的收益支付给跑到美国去的各路资金。而这些资金富集美国,也给美国创造了政府融资的环境。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经过三年时间,美国生产力没有实质提高,这种高收益无法维持,怎么办?
降低收益,那么全球经济体可就要复苏了,那么这些买办资本可就要回家了,大规模资金流出美国,会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融资的环境。
所以,唯一的解,就是继续制造全球范围内的风险不确定性。
关税战是一招,这是虚招,本来就不顶用。
石油战争是第二招,这是实招,成功了的话,美国延寿十年。
尤其是美国急需要扩表来为不断增长的政府债务买单的时间窗口,美元有巨大的贬值动能,这时候,高油价是美元降息扩表的一个必要的政策组合伙伴,高油价+美元降息扩表,既可以让美元不用贬值,还可以继续打击全球其他地区的复苏预期,也就是说美国金融机构不需要给全球买办资本提供太高的收益就能留住它们了,因为其他地区陷入巨大风险不确定性了。
美国操作伊朗问题,实际上把全球霸权争夺重新拉回到了历史正题上——那就是能源路线之争。改变全球犬力格局的一定是能源革命,而不是其他的什么革命,其他的革命都是“伪”革命。
石油价格能否长期维持在高位,这对东方影响如何,对中美争霸影响如何。
石油价格长期维持在高位的障碍有两点。
第一点是石油价格长期高涨会严重压制产业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财富份额,首当其冲的就是欧洲和日韩,对于债务问题和能源结构都非常不健康的欧洲日韩来讲,它们一定会先于东方倒下,那么在产业国急剧衰退的情况下,全球能源需求增速将下降,产油国还得继续内讧。除非美国能够将整个中东废墟化。
第二点就是东方的新型电力经济初步成型,石油战争将会让东方集中资源加码新型电力经济,逐步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从结构上讲,石油战争是落后的守旧的反动的旧能源集团对先进的新能源集团的最后一次集体讹诈,而这种集体讹诈只会促进新能源集团加速进行转型,而新能源的加速转型则会促动旧能源集团的内讧,最后解除旧能源集团对全球经济的束缚。
石油并不稀缺,石油的稀缺是世界犬力的旧体系主导者刻意运作的结果,旧体系的主导者越是去刻意制造石油的稀缺性,只会加速已经实现突破的新能源革命的落地和深化,长远看,反倒是加速了旧能源集团把持的世界犬力旧体系的倒塌。
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东方在过去两年做的稍不如意的地方,就是在戳破地产泡沫的同时,对于新能源的加码分量不够。碳汇没有大规模落地,电动车的推广不够给力。比亚迪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扩张产能,还被人揪着耳朵骂是恒大。国有车企早就应该整合转型了,和技术升级路线相悖的就业有什么价值?
油价维持在高位,会倒逼终端电气化提速,倒逼电网扩容升级。
资金从去年开始炒作的新消费是彻彻底底的扯淡,东方当前需要的不是消费,无论是内需还是外需,没有生产力进步支撑的消费增长都是脆弱和不可持续的,当前需要的是更大的投资,更大的投资才能带来更优质的就业结构。
美国的问题是没有实质性的科技突破,没有能够充分改变人类生产结构的技术突破和落地,这个问题跟美国的社会犬力结构有关,金融资本主导的社会结构就是会倾向去抑制科技突破,去追寻能够带来垄断收益的“有限科技研发”,和性价比研发,以及能够带来更多信息租金的“伪技术突破”。
美国的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即便美国能够在石油战争中享有本土石油供应的稳定性这个优势,这个优势也不足以解决美国社会高额的隐形的科技研发的成本问题和技术落地的成本问题,美国社会可以实现电网的扩容升级和终端电气化吗?
不能,那么,未来东方的能源成本会快速下降,美国也好,墨西哥加拿大也好,越南印度也好,更别提即将被美国献祭的欧洲日本,它们的能源成本都将高于东方,它们如何跟东方抢夺全球产业份额?
即便美国想用美洲的石油供应的相对稳定性来吸引全球资本,在美国重新建立一个美国主导的产业供应链,这个产业供应链的能源成本短期由谁来补贴,由美国石油巨头?还是墨西哥?只有油价补贴是战胜不了东方的。
东方的新能源革命,在美国开启的石油战争的催动下,会像一个巨大的筛子,把所有能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都扫到东方来,新能源可以实现更稳定和更廉价的供给,而技术是建基于能源路线的,新能源的成熟将使得掌握新能源的国家进一步掌握技术定义权,从而实现技术密集型企业跟能源密集型企业同步集中到东方。
想想欧洲的电网因为无法消纳绿电而引起的大停电,和欧洲车企停止全面电气化,就能明白其中关联。
舆论会持续地炒作石油战争,张磊会抛掉港股的新消费跑路。
于此同时,西太平洋里会有更多的油井,陆地上有更多的电动车。
舆论和资本对世界的遮蔽,终归要被真实的技术的刀锋,割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