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个回答

伊朗议会赞成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会动真格吗?若霍尔木兹海峡关闭,将带来哪些影响?

liisu
1713个点赞 👍

会炸锅。前段时间贸易战紧张时刻,东大停止进口美国石油,俄副外长大发善心说:可以给东大无限量供应石油,买多少有多少。东大没有回应。

咋回事呢,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时候,东大停止了进口美国石油,俄罗斯副外长第一时间跳出来说,如果有需要,俄罗斯可以无限量给东大供应石油。

想的美,你就算不要钱,也不会让你无限量供应,把能源安全交到毛子手里。

东大40%的石油进口要经过这个霍尔木兹海峡,国内的工业生产,分分钟都不能耽误用油,更不要说关闭这个海峡了。

胡塞在红海海峡折腾了一年多,虽然只打美以的船,但是肯定会有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船只,东大时不时就发声,让胡塞消停些?

如果说红海海峡是东大的贸易生命线,那么霍尔木兹海峡就是能源生命线。

能源也是国际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分买方和卖方,只分政治。

2023年,我就写了俄罗斯向东看,中国的能源安全得到稳固,看来能源安全还是时时受到外部的影响。

以下是原文

《俄罗斯的向东转向,让高层最担忧的事情暂时迎刃而解》

高层最忧虑的是什么事情?

2023年沙特伊朗的和解,两个世界产油大国和解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有何影响?

2025年4月,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说:“中国需要多少石油,我们就尽可能提供多少”。

中国开始从加拿大进口石油了,新加坡为何最近几年开始对中国越来越友好了,说话越来越好听?中国的第二个海外军事基地建设的怎么样了?

石油储备战略一直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成为高层的担忧。从亚丁湾护航、到泛亚铁路、经济内循环,到撮合中东和解、到与俄罗斯等等都有高层在为石油“焦虑”谋局的因素。

在能源博弈上,美国怎么控制中国能源安全的?我国做了哪些布局,又从哪里破局,为什么说俄罗斯的转变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利好?

本文写于2023年,随着外部形式的突变,今做修缮再次发表。

编辑/校对:小小罗罗蛛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小小罗罗蛛。

我国能源现状

我们所说的能源,主要指的是石油和天然气、煤炭,而我国的能源格局又是“贫油、少气、富煤”的格局。

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第二大经济体,能源严重不匹配,要满足国内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就要大量进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能源部门的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储量366843.97万吨,2022年全国共开采石油约2.05亿吨。

按照这个开采进度,如果不进口,仅仅可以维持开采18年,天然气的相对富裕一些。

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测算,2024年我国石油消费总计7.56亿吨,其中国内开采2.03亿吨,进口约5.53亿吨,占比73.1%。

2024年我国消费天然气总计大约3.36亿吨,其中进口大约1.32亿吨,占比近40%,而工业用气又占比40%以上。

中国的经济发展越好,石油消费越多,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国,全球排名第二。

中国进口的石油来源地主要是俄罗斯、中东(沙特、伊朗、伊拉克等)、阿曼、赤道几内亚、也门、利比亚、安哥拉、委内瑞拉这些国家,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从每个国家进口石油量而变化。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16年-2018年,俄罗斯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原油进口国;2019年-2021年,最大来源国是沙特,但是都没有超过20%,这是红线。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重新排回第一的位置。

2024年中国累计进口石油5.53亿吨,沙特进口9000万吨,占比17.1%;俄罗斯进口8060万吨,占比15.5%;伊拉克5500万吨,占比10.5%,如下表所示:

2022年我国共计从48个国家进口石油,总金额高达3655.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350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集成电路的第二大商品,同比增长46%.

沙特继续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俄罗斯位列第二,并且俄罗斯与沙特的差距在缩小。也是这一年,美国成为我国第十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

乌克兰战争,俄罗斯的石油失去了西方市场,中国“乘虚而入”,大幅度提高俄罗斯石油进口,而且是低价,印度也是。

俄罗斯进口石油平均每吨4600元,不过卖给印度的更便宜;沙特阿拉伯平均每吨5700元;美国的更贵,平均每吨6750元。

印度是个低端玩家,重视短期利益,从俄罗斯购买的石油量大质低,所以价格低,本文不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制裁和禁运,曾经排名前十原油进口国,从2020年开始跌出前十,进口量大幅度下降。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一个国家的石油资源超过30%攥在别人手里,就等于自己的安危摸在别人手里。

中国的石油储备一直是全球油市中最大的秘密,甚至可以左右国际油价的高低起伏,一直让能源分析师和投资者感到困惑。

没人确切知道中国的石油储备数量,中国的真实原油库容量(包括国家战略储备,商业储备以及民间储备)一直是个神秘的数字。

2014年,美国的一家地缘政治分析公司通过卫星地图的分析得出,中国一共有2100个商业和战略石油储备库,一共可以储备9亿桶原油(约7桶合1吨),该公司2016年又说可以储备6亿桶,不算地下储备库。

中国到底有多少石油储备量,到底可以撑几天?

2021年里昂证券分析师预计,中国的战略储备为70天,低于国际公认的安全天数90天。

什么意思呢,如果战时,国家的石油进口被切断,那么70天后,仗就打不下去了,军舰、飞机、坦克等等全部趴窝,等着被收拾吧。

依照我国的行事风格,这一具体数据永远不会公布,就算公布也会是迷惑外界的烟雾弹。

当前美国恨不得拉着全世界跟中国脱钩,总体世界环境很糟糕,中国高层总是未雨绸缪,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行动。

最坏的打算就是与外界断绝一切交往,实行经济内循环,关起门来我自己玩。

这个最坏的打算,能源是必须品,没有能源的支撑根本玩不下去;如果有一天发生战争,或者世界与我们脱钩了,能源被断掉,我们怎么办?

从“火力不足恐惧症”到如今的“石油不足恐惧症”,高层一直很担忧,一直在谋局。

博弈

石油既政治和军事。

自从石油被发现,就一直是世界各个强权博弈的对象。石油生产、石油定价权成为角逐的主流。

来看一个时间线,1853年石油被广泛使用,1892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大约在1930年代时,美国掌握了全球的绝大多数石油生产,1945年以后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由一个石油出口国变成进口国。

石油价格的控制,意味着空着了全球经济的命脉。大概1950年代的时候,由于技术和资金的积累,西方的石油公司掌控了中东地区大多数的油田和生产。

其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7家公司,美国公司占了5家,其他两家为荷兰壳牌,英国碧辟。

7家公司抱团取暖,通过瓜分市场、控制中东石油产量等方式,掌控石油的定价权,美国掌握了全球石油的定价权。

没有定价权的中东产油国,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利益被瓜分。谁能受得了这个,于是在沙特的提议下,产油国开始挣扎。

1960年,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决定跟美国摊牌,6国家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即大名鼎鼎的“欧佩克”。

你有7家公司,我有6个产油国,来吧,搞一下子,资本公司败下阵来,石油的定价权逐步有转到石油输出国手里迹象。

世界总是阴晴不定,命运往往就在一瞬间被左右。1973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美国全力偏袒以色列,阿拉伯国家败下阵来,签订城下之盟。

美国的作为令阿拉伯国家十分恼火,心灵上和身体上满是创伤。于是欧佩克国家一合计,做出了对美国石油禁运的决定。

欧佩克国家集体行动,石油由原来的每桶不到3美元,直接涨到超过13美元,这引起了美国国内民众的不满,以及石油供应紧张,都影响到美国国内经济大发展,此一战,石油输出国掌握了石油的定价权。

美国怎么会善罢甘休,于是带着方案来找沙特阿拉伯了。

中东局势复杂万变,沙特周边摆着好几个强国—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等,这让沙特对安全的焦虑吃不好睡不香。

美国人摆出了方案一:美国出兵保护沙特油田、美国卖给沙特先进武器、美国确保以色列不会入侵沙特。

于是,沙特同意了。

美国人做生意绝对不会亏本,这个方案一是有附加条件的:沙特保证只以美元进行石油交易,沙特收到的美元要购买美债。

于是,沙特也同意了。

美元与石油绑定,意味着石油的价格受美元波动的影响,这项方案沙特让渡了石油的定价权,这就是“美元石油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又一收割全球的手段。

这一阶段,美国又掌控了石油部分定价权。

石油定价权中心还在波斯湾,真正转移到美国,是美国人的另一个手段—石油期货。

“美元石油体系”并没有让美国人彻底放心,于是,美国人搞出了第二个方案。

1983年,美国纽交所商品交易推出了第一个石油期货合约,这更进一步剥夺了中东国家对石油的定价权。

这还不够,要想全面掌握石油定价权,美国让更多的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到石油期货的交易中。

于是美国放松金融管制、鼓励金融创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金融市场在石油定价权中的影响力增加。

美元霸权、金融市场的头号玩家,相对石油输出国的手段,高的不是一个两个段位,华尔街、美联储、金融市场都可以左右石油价格。

石油输出国不得不配合美国,在增产减产上对美国人言听计从,美国重新掌握石油的生产和定价权,不得不佩服美国的骚操作。

除了在产地和价格上控制石油,美国人在航线上也要下手,靠什么,靠美军和全球众多的美军基地。

美国人在产油地大小国家基本都有驻军,除了伊朗和俄罗斯这两个刺头。

美国人为了控制石油航线,在重要的航道节点都会驻军,从阿曼海峡、马六甲海峡、波斯湾、红海、巴拿马运河等等都有驻军。

世界交通咽喉——马六甲海峡

至关重要的霍尔木兹海峡在伊朗的控制下,美军暂时没有染指,但是在波斯湾有军事力量。

对于东亚国家的石油航线来说,阿曼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是最重要的,其中以马六甲海峡为首,美军在新加坡有驻军。

战事起时,美军一旦对敌对国家的石油运输封锁航线,那么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

全球局势最不变的就是变化多,俄罗斯与乌克兰的一场战争,把石油的博弈又拉到了大银幕。

美国带着西方小弟对俄罗斯的制裁,让阿拉伯国家后怕,一是冻结俄罗斯海外美元资产,二是对俄罗斯的石油禁运,美元开始失信;欧佩克国家一一印证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美国什么时候用这些招数对付自己,再次博弈的想法开始萌芽,美元石油体系开始动摇。

可能有的读者会问了,你说了这么多石油价格的博弈,跟中国没毛的关系吗。

中国贫油的帽子一直没有摆脱,从第一口油井的诞生,到大庆油田的出油,中国国内石油的产量一直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

90后往前推,这一年龄阶段的人都直到的东西:洋油(煤油)、洋火(火柴)、洋钉(钉子)……,为什么带个“洋”字,因为进口的,中国生产不了呗。

大庆油田出油后,到1965年底,基本能满足国内消费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改革开放开始,到加入世贸,中国的经济经历2次飞速的提升,国内石油生产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产油国、石油定价权、石油航线都控制在别的国家手里,中国又是世界第一第二的石油消费国……。

产地、定价我们都要深度参与,石油航线我们更要控制,从而确保中国的石油绝对安全。

这种被动的局面,带来的是焦虑、担忧、和提前布局,高层对石油非常重视。

布局/破局

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新加坡对华变得友好了,说话好也好听了,做事也好看了。不远,大概十年前吧,新加坡对华可是紧跟美国屁股后面的,对中国是一百个不服三百个不忿,新加坡依美制华。

啥原因,我告诉你:一是2016中美南海对峙,美国海遁了,新加坡看到中国的决心和实力;二是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的重要程度在减弱。

如何确保中国的石油安全,高层一直在某局、布局、破局。

简单绘制了一个世界石油产出地区,以及繁忙石油航线图,凑合看吧;

中国的能源来源

简单来说,要确保石油安全,首先要确保产地和航线安全,怎么才能绝对安全,要把我在自己手里,把受外界局势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中国超过50%以上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产地,很早之前就布局中石油中石化公司到中东地区、到中亚等地区参与石油的生产,在伊拉克、伊朗、巴林、沙特、阿曼、土库曼斯坦、委内瑞拉等国家投资油田,并占大股拥有开采权,是不是有点像前文提到的那“7家公司”,熟悉的味道,相同的配方。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组成我国在境外投资开采石油的主力先锋,不光买你的油、还要投资控股你的油田,在全球产油地区深度参与生产,慢慢抓紧产地控制权。

石油定价权,暂时我们还动摇不了,但是也在布局。

主要两方面:一是扩大我们石油的储备能力;二是去美元化,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一些。

巨量的石油储备能力,以及让外界捉摸不透的石油储备量,可以一定程度上左右国际油价。

现代金融体系是由美国一手建立的,去美元化,可以逐渐把石油跟美元剥离,美元的波动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就会减弱,采用人民币结算对中国的石油更安全。

促使中东和解,这点简直是中国外交的神来之笔,中国在产油地的影响力逐渐加强,中东的王爷们在决定石油价格的时候不得不看一看中国的脸色。

最重要的一步,在产油地有了自己的东西,就要有能力保护,不然一切都是白费功夫,要在这些地方加强自己的军事影响力。

世界上的产油国,基本上在中东、北非、南美、东南亚,再加上俄罗斯和美国。

除了美俄外,剩下的那些产油国全是弱小的国家,这就给了大玩家博弈的机会。

大概2006年,索马里海盗开始猖獗起来,不管哪个国家的商船,只要能抢劫绑票,都不给面子。

眼看这些海盗越来越不像话,于是联合国组织护航,各国自己也组织护航,中国乘此机会也组织了护航舰队,前往印度洋亚丁湾保护中国的商船来往。

亚丁湾在哪?阿曼海峡门口的位置一片海域,都叫亚丁湾,这个地方离谁近啊,霍尔木兹海峡海峡啊,两个全球最重要的石油航线起点。

以前中国的军事力量想来这里,美国会第一个跳出来说:“大家都看看,中国在搞军事扩张了,中国要军事威胁了”,然后会有一大帮国家跟着美国向中国施压,正好有理由“坐实”中国威胁论。

现在好了,这帮海盗给了中国出兵中东附近的绝佳理由,还得感谢索马里的这群海盗。

现在海盗还有吗,没了,中国的护航舰队还在吗,在啊,常年巡视在印度洋了,美国唧唧歪歪了没有,没有啊。

于是我们看到,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中国的护航编队,有3艘军舰组成,每四个月轮换一次,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对,我们是护航。

2017年,中国在阿曼海峡的吉布提基地成立,港口综合保障基地,为护航的编队提供补给等综合保障。

马六甲海峡,实在太重要了,又实在太危险了,美国驻军就像悬在中国船队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不知哪一会就刺下来了。

怎么办?新加坡、马来西亚大概率不会允许中国驻军,中国也不会在他国驻军。

如果能避开马六甲海峡就好了,走陆上或者改道其他水上航线。

气氛烘托到这里,我们伟大的“一带一路”战略来了。

中东的石油要想避开马六甲海峡,要么走陆地经过中亚到达新疆,要么直接在印度洋,然后经过陆地再到云南,这是最经济的航线。

走陆地,中亚5国要同意才行。不同意是吧,好,我带你玩经济,修铁路,修输油管道,跟着吃肉。俄罗斯又不同意了,好,我等机会等他同意。

走印度洋转陆地,首先不同意的就是印度这个刺头,不同意也得搞。哪个位置合适呢,在地球仪上看了一圈,最合适的还是巴基斯坦和缅甸,只要他们两个国家的港口同意转运就可以,怎么转运,铁路和输油管道,搞基建我在行。

巴基斯坦是友好国家,搞个中巴经济走廊,既能带你玩经济,还顺带把我的石油运过来了,最可行的方案。

要搞就多准备几个方案才行,缅甸这个地方也不错,出海口就在印度洋,又是中国的后花园,兄弟我给你修铁路和输油管道吧,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顺便你的科科群岛租给我吧,我搞个军事基地保护你。

克里米亚战争,以及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面临西方制裁的压力,能源出口被掐断,不得不转头向东,加大对中国的油气出口量,在一些领域也对中国开始让步。

中国的机会来了。

中亚地区,俄罗斯让步了,中亚5国可以放心的跟中国愉快玩耍了,耽误25年的中吉乌铁路俄罗斯同意了,一旦修建完成,就可以延申到伊朗。

远东地区,俄罗斯让步了,开发远东地区的合作由日本转给中国了,俄罗斯远东地区(东西伯利亚)蕴含天量的油气资源。

截至目前,由陆路输送油气的管道有8条,其起到的运输能力,占石油进口的12%左右,天然气占40%左右。

在建的油气管道有中俄3条,在规划的有中巴管道,在谈的中哈管道。不长,以中国的效率,大概15-30年之间,现有加上在建在谈的管道,以及管道设计能力和实际运输能力不匹配的结决。

发展新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目前中国的新能源已经引领世界。(不再多说,不然又能写5000个字)。

届时,中国油气的进口量,石油60%以上可以通过陆路运输解决,天然气80%以上可以陆路运输解决。

再加上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的不断提升,那么“马六甲海峡威胁”问题一定会得到彻底解决,高层最深层的忧虑可以缓口气了。

全文完。

以上文字写于2023年。

如果这次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当前支持他的东大,日本都会谴责伊朗。东大甚至会对美国再次袭击伊朗保持沉默。

世界经不住石油价格的暴涨,新的石油危机会再次发生,经济会更艰难,各国面临新的大通胀。

当然,这一切现象都是建立在伊朗有能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情况下。

小小罗罗蛛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