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可发币,人人皆需信任,人人自然也有违约风险,监管和税收是未来稳定币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
上个回答尝试根据稳定币的特点,来预测了我国稳定币的可能性,结论也很清晰,我国大概率不会允许私人币冲击法定货币的地位,即便允许,也大概率只会在法币抵押型的稳定币上适度放开,所以境内的稳定币大概率不会有什么大的关注点,反倒是这类创新变种的引入,会持续受到金融监管。这也并非坏事,从上世纪至今的很多金融创新在开始时都是很好的,比如和金融危机相关的MBS(按揭抵押债券)用了几十年都很好,但最终放大风险助推了全球的金融危机,金融创新本身就是两面的,有利好的地方,也必然有风险的地方,比如P2P,我国的金融体系还真的未必能承担的住这类金融创新,过去十几年引入的很多金融创新最终一地鸡毛。
回到这个问题,原则上你只要按照稳定币发型的基本要求,比如足够的抵押物(法币、国债、黄金、其它加密货币)或者你有能力根据市场供需调节稳定币的供给,来稳定货币购买力,就可以发行稳定币,至于别人用不用,那就要取决于你自己的信用了,比如张三说他手里有100万的美元储备,发行了100万的张三币,你是否愿意拿自己的钱1:1的去换张三币,万一他根本就没有100万的美元储备呢?
从限制角度来看,稳定币是不分阶层的,不是说大企业可以发你发不了,谁都可以发币,但市场的接受度差异极大,比如特朗普马斯克发币市场受众就高,张三发币,谁理你,从企业角度来看,恰恰是大型企业,资产雄厚,资金储备量大,具有稳定运营基础,比较适合发行稳定币,比如沃尔玛和亚马逊这类企业,为了方便理解,就相当于我国的腾讯和阿里自己在稳定币的规则下发行自己的货币,用于投资、消费、价值储藏等等功能,当然你也要拿出来足够的抵押物储备,比如上面提到的法币、国债、黄金或者其他加密货币,或者说大家之前讨论很多的“笛链”也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企业的信用和规模为使用场景背书,企业储备的资产作为稳定币的锚点。
至于为什么发型自己的稳定币,降低交易成本是一个,比如你用别人的交易体系就要付钱,涉外交易还涉及到汇率兑换的手续问题,而跨国企业则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这部分的成本,你节省的成本恰恰是别人的收入,传统支付营运商的收入预期自然收到影响,比如Visa(维萨)及Mastercard(万事达)周五美股股价分别收跌4.99%和4.62%,American Express(美国运通)股价下跌3.42%。或者说以前具有货币垄断地位的银行业都是巨大的冲击,大家不用法币交易了,而是用企业发行的货币,企业也可以支付利息,可以发放稳定币贷款,必要的时候才会换回法币。
所以稳定币的出现,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全民发币的时代,打破了法币垄断地位,也算是给总想玩无底线印钞一个反制作用,这类稳定币在高通胀的经济体会非常吃香,前提是政府不定性为非法。但货币的两面性,谁发币,货币就是谁的负债,谁就有维护货币稳定的义务,维持货币稳定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成本大着呢,假设自己发币的成本大于收益,也没人愿意干这事。企业信用毕竟不是政府信用,否则负债成本也不会那么高,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企业违约怎么办?比如不存在的抵押物发出货币,谁来监管,如何处罚的问题了,大家对法币滥发的怨言越来越多,当然会寄希望于一个更稳定的货币,但问题是企业的信用就一定稳定吗?这个是存疑的,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创新总是收益和风险并存的,你不能只要好的而不要风险,还有一个涉税问题,暂时还没想清楚,还需要后期的发展来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