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纵深目标的袭击在战术层面和“军事创新性”上毫无疑问的大获成功,这展现了战争的一种全新的模式,暨:即使对于那些缺乏长程战略打击资产的国家来说,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周密部署+人工智能+无人机对任何一个军事大国构成“重大威胁”。
大部分美国的机构认为乌克兰肯定夸大战果(不可能摧毁41架),但是对于战略轰炸机这类“国家威慑力量”的核心关键军事资产来说,即使只有‘一架’战略轰炸机在远离前线4000公里的大后方被摧毁,都仍然是一件极具“象征性的事件”(Symbol)。正如Newsweek的一篇新闻稿描述的那样:将袭击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视为俄罗斯式的珍珠港事件(“'Russia's Pearl Harbor'—Ukraine Surprise Drone Attack Hits Nuclear Bombers”)。
但注意,美国的部分军事分析专家仍然将本次行动视为“政治战”(political warfare)高于实际效果的一场极其危险的军事冒险。正如BBC的专栏文章中对于本次行动描述那样:"Operation Spider's Web" was, at the very least, a spectacular propaganda coup(“蜘蛛网行动"至少是一次令人瞩目的宣传胜利)。
这里的逻辑很简单,对于乌克兰来说,俄罗斯在军事战线上仍然“不可动摇”的持续推进,正如我前段提及BBC的同一篇评论文章中描述的那样,虽然BBC“热情洋溢”的赞赏了乌克兰的军事奇袭,但他们也承认:“Despite Russia's slow, inexorable advance through the battlefields of the Donbas...“Ukraine suffers from almost daily air attacks that have strained its air defense capabilities in recent weeks.”(尽管俄罗斯在顿巴斯战场的推进缓慢而不可阻挡……"乌克兰几乎每天都遭受空袭,这在最近几周已使其防空能力已经不堪重负。)
在军事战场上起到关键作用的仍然是“整体军事实力上的差异性”。即使单单评估对于“战略轰炸机”的打击成果,对于整个战况来说,也很可能“无济于事”。美国有一篇类似学术报导(发生在本次袭击前),他的结论我简单总结一下(依靠回忆):
1、俄罗斯空基平台对于乌克兰打击的优势是受限的,2024年,可以查证的俄罗斯利用空基平台发射巡航导弹对于乌克兰的大规模打击只有两次。来自空射平台的巡航导弹在俄罗斯巡航导弹的打击选项占据次要地位(次于地面及海上),这里的原因是如下;
2、俄罗斯空基战略打击平台的脆弱性及资产的老化,是的!美国人很早就提及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的核心问题。设备老化,出勤率低(为了防备乌克兰的袭击而必须在大后方)。
(这里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华盛顿邮报2024年报导的:基于俄罗斯空天军落后的机场管理能力(露天机库)在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中开放性机场的脆弱性!13名共和党国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空军和海军司令,寻求了解在太平洋地区军事基地建造新型加固飞机掩体及其他被动防御措施的计划,Marco Rubio也是签署人之一。
美国其实是有“危机感”的,本次袭击后,美国很多军事观察家最先想到的是美国分散在亚洲和美国本土的那些和俄罗斯一样“露天摆放的战略资产”,美国人其实很早就认识到这些资产在无人机泛滥的今天有多么的脆弱。)
再加上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平台的主要对手并不是乌克兰而是美国。因此,俄罗斯空天军,特别是战略轰炸机部队在俄乌战争中的“重要性权重很低”。
所以,结合以上事实,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fact,在战术突发性,和新闻宣传的角度评估上,乌克兰的袭击是一场“极其成功的打击”,他振奋了乌克兰日趋低迷的“抵抗决心”,其中的缜密部署堪称“教科书”的级别。但是在结果论上判断,这场成功对于整体战局的影响仍然是“极其受限”的,他无法改变俄罗斯-乌克兰之间宏观差距的鸿沟,甚至无法减缓俄罗斯联邦军队在乌克兰领土上的稳步推进!因为俄罗斯实际上有的是更多的打击“通道和载具”。
既然这场袭击本质上仍然是一场propaganda coup,但此举同时是一场危险的豪赌。乌克兰实际上在用行动“升级局势”,并将美国更深入的拖入一场“地区战争的博弈”。
俄罗斯一直将“战略反击资产”(例如核导弹、战略轰炸机)视为“底线+红线”。俄罗斯在与西方(NATO)长期的战略对峙中,已经形成一整套基于“行动规则、法律和条约”潜规则。双方基于这些规则,维持了长达几十年的“战略安全”!
在这种“战略对峙和微妙的核平衡”的规则下,假设乌克兰“不受限制的”摧毁俄罗斯的远程预警雷达,战略反击资产(例如轰炸机),很容易被俄罗斯识别为,美国正在借助乌克兰的手,去消弱俄罗斯本身就已经“残破不堪”的核对峙能力,为未来“可能的核突袭”增加自己的筹码。换言之,有可能过了几年,俄罗斯重新审视他“引以为傲”的针对美国的,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核平衡”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力量已经被削弱到不在一个层级。这种情况(核对峙的打破)是俄罗斯注定无法接受的一个战略危局。
实际上,这也是懂王为什么反复强调,继续支持乌克兰,就将引发“核战争”的底层逻辑。因为俄罗斯的“红线”毕竟不是橡皮糖,它总有要破的时候,有谁能保证,当它破裂的时候,俄罗斯的军事反应一定是可控和符合战略预期的?乌克兰人敢,但美国人明显不敢。前者已经一无所有,后者则重来不认为俄罗斯是一个应该准备“同归于尽”的战略对手。
所以,我们可以将乌克兰的袭击在政治战的理解上深层化,我甚至认为在political warfare的角度审视,乌克兰的头号目标甚至不是俄罗斯,而是懂王的行政政府。BBC的那篇报道中就将这一点“具象化”:"The biggest problem," the official told Svyatoslav, "is that the Americans have convinced themselves we've already lost the war. And from that assumption everything else follows."
Ukrainian defence journalist Illia Ponomarenko, posting on X, puts it another way, with a pointed reference to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s infamous Oval office encounter with Donald Trump.
"This is what happens when a proud nation under attack doesn't listen to all those: 'Ukraine has only six months left'. 'You have no cards'. 'Just surrender for peace, Russia cannot lose'."(“最大的问题,“这位官员对斯维亚托斯拉夫说,”是美国人已经认定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而从这个假设出发,其他一切都随之而来。”
乌克兰国防记者伊利亚·波诺马连科在X平台发文,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这一观点,并尖锐地提到了总统沃洛迪米尔·泽连斯基与唐纳德·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的著名会面。
"这就是当一个遭受攻击的自豪民族不听从那些‘乌克兰只剩下六个月时间’‘你们没有底牌’‘为了和平投降吧,俄罗斯不可能失败’的言论时会发生的事情。”)
很显然,乌克兰在用行动回应懂王的“无牌可打”,乌克兰情报机构的突袭证明了,乌克兰不仅有牌可打,还有能力让毛熊陷得更深,甚至把美国拖下水。
未来会怎么样?毫无疑问,大家一定会看到俄罗斯“超越过往记录的”的大规模报复,和战略目标选择性的升级。在资产和生命代价上,大家不需要怀疑的,乌克兰将面临付出的更多,更大。双方在土耳其即将展开的谈判,注定将“无果而终”(甚至可能未开先散)。
但在更深层次,乌克兰的袭击其实宣告了懂王政府的“乌克兰政策”进入一个新的困境,就和懂王行政政府在很多具有冒险性的“政策”上面临的困境一样。懂王认为乌克兰已经“无牌可打”,已经走向失败和奔溃,但乌克兰用行动展现了,他们可以让战争升级,并且达到一种新的高度,并迫使美国和俄罗斯“被动的”进入一种新的“战略平衡”,这使得局势更加复杂和微妙,使得所有参与方(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手里的“筹码”。
从长远的目标看,这实际上将使得乌克兰问题升级,并迫使俄罗斯审视一个新的情境,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俄罗斯是希望迫使乌克兰在战略上不构成威胁,而现实情境是,乌克兰形成了一个比“加入北约”更棘手的一个战略安全威胁。不断加码升级战争,还是将战线稳固下来,将成为未来俄罗斯政府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于美国来说,乌克兰战争显然无法如懂王期望的那样,在“24小时内”结束,美国必须面对与一个核大国的“高度不信任”和“传统核平衡的瓦解”,美国是否准备好面对这个“更加不确定”和“不安全”的世界?同样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