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还有记忆,应该知道2023年7月汽车工业协会拉了十几家汽车汽车、想搞价格联盟,理由也是避免过度竞争,也不知道是没有法务审核,还是负责人太异想天开等因素,发文倡导到删文也就短短几天,好的一方面也算是知错能改,承认与《反垄断法》冲突。
这次的倡导目标是变化不大,但内容聪明太多了,告诉车企要遵纪守法,公平竞争。好处是倡导本身这次不存在法律漏洞,坏处则是你告诉别人要做个好人,基本就是说一堆正确的废话。如果谁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反垄断,直接举报不就完了?是不相信我们的法治?
对于对于一个协会来说,基本很难有所作为,上面有法律,下面的有利益关系,能联合发个文就不错了,对行业的发展几乎没没什么影响,各自为了各自的利益都会做出相应的选择。
至于内卷问题,我们之前总结的三个问题前两个拿到这里也很恰当:
1)补贴供给端的问题
如果是萌芽期,受到成熟产业的挤压,扶持可以加速种子的发芽和成长,但现在我国汽车产业已经足够庞大了,即便刺激消费,也基本是定向补贴供给端的模式,各地有各自要保护的车企,拼到最后你敢相信拼的是地方的土地财税?以前土地财税充裕的时候,补贴源源不断,现在地方财政自己都盖不住,不知道这种给参天大树输血的模式还能维系多久。
2)消费端不足问题
汽车供给大幅提升,但居民消费能力其实非常有限,所以就有了加杠杆模式,鼓励极低首付上车,各种金融产品底线越来越低,但房地产把居民杠杆推到64%,不涉及教育资源捆绑的汽车你好能加多少?
很多行业的内卷,说到底还是居民消费能力上限,这十几年成功赚穷人钱和赚富人钱容易,但中产阶层的创业不要死的太惨,因为我国的真实中产并不多,资产基本都在取不出来的房产里面。消费上限赶不上产业发展,内卷也是无奈之举,要是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下的通胀周期而不是去杠杆下的通缩周期,不降价怎么办?光靠透支型的加杠杆未来消费能力更弱,风险也更大。
要想市场正常竞争,政策层面制定普世规则,参天大树原则上也该造血了,都不需要重新制定规则,把以前的规则执行好就足够了。再看第二个,居民收入水平赶不上庞大的经济产出是当下诸多领域内卷的核心问题,需求不足+补贴供给端,供需关系还会决定新的价格,这就是市场的基本规律,也是当下内卷的基本环境,你觉得谁会让出自己的市场?尤其是走金融高杠杆的模式,亏损反而不怕,怕的是市场信心缺失和融资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