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又不是第一次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3年就拉着16家主要汽车厂家签署了个《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各家承诺在未来一段时间不以各种方式来打“价格战”,如官降、终端优惠、减配降价,增配降价等。

结果呢,嘿嘿,上汽大众在第二天就发布消息,旗下新能源车型ID.3降价3万7开售。

同样是在《承诺》签署后的第二天,一汽大众也来了个大夏天放寒假,几款电动车开始降价。

上汽和一汽第二天就掀桌子,说明就算在体制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其背后的管理机构也没啥影响力(毕竟管理机构只是局级,要管一帮没有从属关系的副部和正局级国资汽车企业那怎么可能?国企管不着,民企就更不听话了)。
—————————————
再来说说“内卷”应该怎么管。
之前回答里说过,内卷的反义词是“垄断”,包括单一企业垄断与行业协会垄断,比如美国的保险行业,日本的相机行业,都存在行业协会垄断的情况(代表就是性能挤牙膏)。
内卷本身没啥问题是应该的,需要反对的是“恶性内卷”(政府正式文件里也是只反对“恶性内卷”,而非反对“内卷”)。
两者的区别是:
内卷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的竞争,这反而是应该鼓励的。
而“恶性内卷”是用灰色手段,甚至违法手段来获得竞争优势。比如通过不遵守劳动法迫使员工加班,不给员工提供应有的福利待遇等;或者绕开金融监管部门搞灰色的“供应链金融”。
但是反“恶性内卷”这事,就不是汽车协会或者工信部能管的,那需要地方人社部(可地方人社部绝对不敢管当地就业和纳税大户的),以及央行和证监会出面制定新的供应链金融制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