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谁都没有意义,因为现在形势已经一边倒了。
隋老师和MCN合作的模式,如果按照生产要素拆分进行分析是标准的资本+技术+劳动力模式。
从现在网络上已经暴露出来的材料来看,MCN机构主要提供经费、隋老师提供核心技术以及个人形象、小李提供拍摄剪辑文案等劳动。
这个模式最初应该还是平衡的。
因为要做一个自媒体账号,前期的收入肯定难以覆盖成本,而且能不能做起来、能不能做好是有风险的,所以这时候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肯定很关键。
应该说在这个阶段,资本方、技术方以及劳动力对彼此都会比较满意。所以这个三角结构能够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稳定合作。
但是“特厨隋卞”打造的是一个个人IP,它高度依赖于隋老师的品菜技术与个人形象 。
当这个IP逐渐做起来之后,MCN能起到的作用就很有限了。
因为账号的收入已经可以覆盖成本了,不需要额外投入了,甚至MCN从这个账号已经拿走了太多。
这个时候,三方的合作就会进入再议价阶段。
隋老师自然要求更高比例的分成,这是合理的主张。
小李要求涨工资,这也是正当的诉求。
MCN机构要求维持原状,你也不能说它完全无理取闹。
冲突就这样爆发了。
照理来讲,对于MCN机构来说,最开始的投入愿意承担风险、愿意往一个账号贴钱,
肯定是希望将来能够十倍、百倍的拿回来。
这就和天使投资是一个道理嘛。
但是做个人IP的账号就是存在一个悖论,就是我希望我投资的账号越做越好,但我又不希望这个人IP随便脱离我的控制。
这两个目标其实是冲突的。
因为当账号越做越好,个人IP就是会趋向于自己出去单干。
所以MCN机构往合作协议里面加竞业禁止条款,也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我允许你做大IP后自由出走,我不就成了冤大头了吗。
但问题是非劳动合同里面的竞业禁止条款效力是有争议的,目前司法实践中支持与否定的比例基本五五开。
而且即便支持,违约金可能也微乎其微。
在这种情况下,MCN机构就开始了一系列后续骚操作。
我总结为控制账号、封锁消息、小作文三部曲。
在再议价阶段,MCN机构肯定是强势拒绝了隋老师提高分成比例的要求,也不同意给小李涨工资。
这就使技术方和劳动方走向联合。
资本方面临左右夹击。
由于MCN机构实际拥有账号的所有权,在这一阶段它肯定迅速修改了账号密码,确保高价值账号的受控。
并且试图“挟账号以令诸侯”。
这也直接导致账号长时间不能正常更新。
但是这种长时间不更新的状态,使账号的粉丝嗅到了合作已经逐渐走向破裂。
粉丝当然是支持隋老师的啊。
因为这个账号的粉丝就是冲着隋老师的个人魅力去的。
所以资本方长期把持账号,导致隋老师与粉丝的沟通渠道不畅,并不能增加其胜算。
这个操作只会使粉丝逐渐不满,进而更加同情隋老师。
这时候MCN机构又放出昏招,那就是小作文事件。
眼看继续合作无望,彻底破裂已成定局。
MCN直接在“特厨隋卞”账号放出小作文,宣布双方合作结束,但是对于双方停止合作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含糊其辞的表述,
最后更是毫不掩饰要继续利用这个账号开展经营,急功近利地想维持住这个账号的流量。
但这是个人IP账号,这种骚操作只会使这个账号掉粉。而且含糊其辞正是理亏的表现,这坐实了资本逼走隋老师。
最关键的是,有话就直说,大家最烦地就是开局一个小作文,给自己加各种buff博取同情了。
所以小作文开头那段“我们是一个很i的小团队”,真得很减分。
其实到这一步MCN已经一败涂地了。
隋老师也顺势开通自己的新账号“特厨隋坡”。
隋老师没有解释自己离开的原因,直接敞亮地说自己开了新号,坦诚地表示做自媒体收入确实还可以。
自己出来单干,还没忘了带上小李。
这是有情有义,有人情味啊。
这与MCN方的“委婉”相比,确实更令人舒服。
后续就是MCN机构选择举报,导致其视频下架。随后就是这两天的公函控诉、视频揭秘。
我得不到的,我就要毁灭。
这其实就是在一步步败坏自己的人缘,一步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
不得不说,这个MCN机构真得很蠢。
本来是有机会好聚好散的,或者本身可以有更健康的方式解决各方分歧。
结果就是通过各种费力不讨好的操作激化矛盾。
不管有没有道理,这一系列操作后就真得没有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