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个回答

饿了么山东一站点两名骑手猝死,生前 3 天每日工作超 11 小时,门店至今不提供保险单,具体情况如何?

cqygfxgfst
2338个点赞 👍

挺难受的,两位逝者的形象完全符合某些人口中“默默支持国家的底层人民”,最后却是这样的下场,悲哀

另外,新闻中说劳动部门未认定为工伤,有点幽默了


尽管我认为对死者进行彻底分析有损他们的人格尊严,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取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并做出改变

从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

  1. 两名死者的工作时长和月薪极度不匹配,每天近12小时的工作时长换来的是3000-5000的工资
  2. 死者(袁鹏)的妻子周丽在服装厂的薪水是1000-2000元,低于法定最低工资
  3. 两位死者都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且他们的学历较低,也参与进了低端劳动市场,完成了上层眼中的低端劳动力再生产
  4. 新闻中提到死者被骗60多万,这说明他们的社会关系网薄弱,不能够给他们提出及时有效的建议
  5. 死者没有被认定为工伤,且没有赔付保险

很悲哀啊



除开经济剥削的残酷,我还希望大家能够注意: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共同支持的生产关系再生产,也是这种苦难产生的巨大原因之一

对于相当多的公众而言,底层无产者只有用死才能够稍稍打动人们的心灵。除此之外,受到的任何遭遇都是对“不努力”的补偿。他们在政治、经济以及舆论上都受到了极度的压迫和剥削,而且他们不能反抗。一反抗就会有更为铺天盖地的舆论和国家机器来镇压他们。这和贱籍也没什么区别了。对着这则新闻哀叹,又有什么用呢?他们生前的苦难,在很多人的眼中,不照样是正常且合理的吗?肯定他们的苦难却又否定他们的死,有点让人绷不住了

无产者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在资本主义教育体系中根本不可能取得优势地位,从而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处于被压迫地位。于是他们的子辈只能重复祖辈的生产过程,继续受人压迫

如果这种情况还不改变,如果人们还把“阶级流动性”作为公平的唯一标准,那么与这些人愿景相匹配的教育体系和生产关系,就会长时间的存在下去,那么像这则新闻中的逝者,还会源源不断的出现

桔子酒店的关心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