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中国与埃及的合作是什么情况,但伊朗的问题非常大。
实际上,我认为在现阶段,跟伊朗达成的任何合作,都像是在辛亥革命前跟大清签条约一样。
在中东诸国里,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唯一一个会产生颠覆性变化的国家,就是伊朗。
波斯是文明古国,它会长期存在于世界之林,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寿命,是很难说的。
近些年来,我们看到了伊朗的种种抽象行为,包括首鼠两端,色厉内荏,抽象升旗等等,大家都知道,伊朗被渗透成筛子了,其渗透的严重程度,几乎已经达到了“政权失能”的程度——在国内,伊朗无法保护自己的国宾,无法保护自己的科学家。在国外,伊朗无法支持自己的小弟,无法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
任何理智的国家,都不应该把这样的一个政权,看做可以合作的对象。
伊朗之所以出现如此抽象的表现,大家都知道原因——反贼太多。但是,为什么伊朗的反贼如此之多呢?
伊朗政权一没有叙利亚那样的民族矛盾(小族临大国),二没有海地那样丧心病狂的腐败问题,三不是沙特那样的世袭王权政权,然而为什么这样一个政权,会有如此多的反贼?
其浅层原因,其实很直接——伊朗现政权,无法向人民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反美?
中国与美国的矛盾,是结构性的,长期性的,可预见的,必然到来的。这与中国的制度,文化,统治阶级意志都无关,对于这一点,哪怕五十年代的美国人都看的清楚,当年的中情局报告里,写明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判断——中国由共产党执政,将来不会听苏联的。中国由国民党执政,将来也不会听我们的。
原因无他,国家大,人口多,只要中国人想要过好日子,就必然要从欧美嘴里抢饭吃,除非彻底由买办执政,否则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但是,这个情况适用于中国,却不适用于伊朗。
以伊朗的体量,无论其如何发展,其上限都不过于一个地区强国,其经济体制应该为资源出口国➕有限工业化,也就是沙特➕土耳其。伊朗想要与美国进行世界争霸,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成为沙特➕土耳其,必须要反美吗?
答案是否定的,沙特不是反美国家,土耳其也不是。
美国并不介意世界上多一个石油出口国,也不介意多一个地区性的工业国家,这方面可能有人会反驳我,但伊朗人是有案例可参考的——巴列维王朝就是啊!
1979革命前的巴列维王朝,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关系好到美国可以把最好的飞机卖给他。在地域影响力方面,巴列维王朝的空军让邻国极为忌惮,但这支部队在伊斯兰革命后瓦解大半了。
虽然从史实上看,巴列维王朝其实同样有极大的问题,其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域差距都大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但我们无法指望每个伊朗国民,尤其是知识阶层能理解体谅这一点。大家都能看到的是——伊朗是可以与美国交好的,而且在伊朗与美国交好的年代里,至少德黑兰人还过的不错。
那么,我们又为何要和美国如此针锋相对呢?
伊朗很难对这个问题给出足以令精英阶层信服的回答,但是其原因其实并不难推导出来——伊朗现政权体制,与其社会发展程度高度不适配。
马克思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伊朗政权的根本问题,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不适配。
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兴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农民起义,其影响波及十八个省,死亡人数何止千万。太平天国在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定都十一年,部队几乎有百万之众,其北伐先锋摸到了北京城下,然而结果是,太平天国最后被镇压了,清朝在其灭亡后又存在了几十年。
1911年,辛亥革命,发动起义的义军人数很少,占据的武汉也并非全国的核心城市,然而四个月后,清朝灭亡。
为什么两次起义,结果如此不同?
根本原因在于,1864年的中国,还可以适配清政府的制度,但1911年的中国人,对清政府已经是一天都忍不下去了。
一个政权的稳定性,不取决于它是否先进,而取决于它是否适配于它的社会现实。
从政治体制来讲,沙特的政体远不如伊朗先进,但前者的政权比伊朗稳定的多,因为沙特的社会对于教权政权是可以接受的。
相比于沙特,伊朗太开放了。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伊朗曾经被英国和苏联深入影响过,两者的思想和文化在伊朗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伊朗左翼运动曾经搞的轰轰烈烈,但沙特几乎没有共产主义的土壤。在巴列维时期,伊朗上流社会处处与欧美同频,但沙特的统治阶级从未脱下过阿拉伯长袍,这导致了两国社会的根本区别。
1979年的伊朗革命,其本来不是一场“伊斯兰革命”,其更类似于一场反王权的“同盟会”的革命,参与革命的力量众多。但霍梅尼以其极高的斗争手段,让这场革命变成了教权一家独大。对于世界来说,伊朗伊斯兰革命给世界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因为在那个冷战最激烈的时期,所有人都在投共投资或者民族主义之间摇摆时,霍梅尼将一种已被扫入故纸堆的存在——宗教力量,重新推上了舞台。
这固然有当时伊朗社会现实情况的因素,但也不得不承认,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最终结局是一场因人成事的奇迹,从某种角度讲,它是历史的偶然。
现在我们看到了,当创造偶然的人消失后,其结构性矛盾逐渐显露出来的过程。
对于宗教化政权,最好的参考是阿富汗,塔利班才是这条赛道上的翘楚。
塔利班明白了,宗教的基础在于封闭,只要国家足够封闭,垄断了信息的塔利班可以稳定的维持执政地位,封闭带来了落后,但对于塔利班来说,落后未尝不是一种保护,其原理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一样的。
但阿富汗可以闭关锁国,伊朗不行。
在霍梅尼时代,老霍成功做到了跟中国一样两面开弓——既反美又反苏,加之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巨大的地缘政治压力让伊朗必须与外界交流,它无法成为一个封闭的政权。
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国力,以及吸取前朝城乡差距过大的教训,伊朗现政权做了一件德政——普及教育,拉小城乡及地域差距。这让伊朗产生了庞大的知识阶层,但是,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伊朗的问题是,它无法给予这些知识阶层足够的岗位,它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够高,让伊朗国内没有足够的就业,与国际联通的程度又不够,让伊朗精英无法向印度人一样大规模的润欧美,两相夹击之下,知识分子是不可能不产生怨气的。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至少在他们看来,有一个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投美。
伊朗的地缘政治情况,要求它发展经济,发展科学,但发展经济,发展科学,又必须以一定程度的世俗化为前提。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至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俗化就等于一定程度的美国化,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几十年里,我国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美国化运动,而伊朗,要如何在政治上反美的情况进行美国化呢?
这种极度拧巴的情况,就是伊朗反贼塞路的原因,偏偏在这样的情况下,伊朗的政治体制还非常奇怪。
如果伊朗是一个单纯的政教合一国家,他就应该如沙特王室般垄断所有的政治权力。如果伊朗是一个世俗化国家,他就可以像土耳其一样搞民选,但伊朗竟然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民选总统的政教合一国家。
民众的意见,可以通过直选来形成力量,但直选又无法获得真正的政治权力——因为有最高领袖的存在。所以,虽然在最高领袖的压制下,伊朗整体上呈现了反美态度,但政权内部已经四分五裂,根本无法形成合力。
这就像晚清最后的时光一样,改良派,立宪派,革命派,汉人军阀,八旗贵胄,各有各的打算,大清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个帝国,但实际上已经默默碎掉了。伊朗的统治阶级明显知道这一点,这也是他们在巴以冲突以来一直如小丑般的表现的原因,他们自己知道自己不堪一击。
在中东各个国家里,各有各的问题。沙特等逊尼派穆斯林国家,基本等于洋务运动版的带清,但由于石油带来的天降财富,其政权远较带清稳定,如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其统治集团的水平还颇高,极具国际性视野。如埃及这样的人口大国,基本已经快被人口压力压垮,经不起任何风浪,但好在其政治体制基本适配其社会情况,哪怕再多来几次政变,也不会对国家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但伊朗不同,伊朗一旦出现改变,将会是剧烈的,极具颠覆性的。至少在现阶段,对伊朗进行长期性的投资和合作都不是个很理智的做法,对于这个国家,我们很难预料它的未来。
一点拙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