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个回答

于东来连发十条动态,邀请柴怼怼等质疑胖东来的人来考察,永辉、长城力挺胖东来,这场风波需要反思什么?

大河财立方
358个点赞 👍

五一前后看着这件事闹的沸沸扬扬,包括杭州那个“胖都来”的低级蹭热度行为。

邀请质疑者来考察,这一步走的很对。

如果能把这一步走到向许昌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就更好了,这是这次事件我个人认为胖东来公关不完美的地方。因为胖东来必须顾及自己的企业形象、特别是其公众形象、民间形象,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胖东来的护城河、竞争壁垒,对今后的经营影响很大。哪怕明知这几个人拿不出实质性证据、为了流量或者自己的玉石生意,也一定不能仅仅通过司法这个很多普通民众已经对其有普遍质疑的权力机构来处理这件事,到时很容易说不清楚。

永辉等企业的“力挺”,说实话道理和上面我个人的分析也没什么区别。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面对面battle,就像罗永浩当年和王自如的辩论那样:

把公司官网关闭我个人觉得没必要,有点应对过度了。只要产品品价如一,不必这样,该做生意做生意;胖东来可能有自己的考虑,我不做过度分析。

国内的自媒体,不管是视频类还是图文类,最大的问题就是道德风险(我国的整体商业机制包括监管端口都是这个问题)。

道德风险是个经济学概念: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确定或不完全合同使得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主体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后果,在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行动的现象。

一些原本应该被法律严厉责罚的主体,通过“扭曲是非”,反而在造成巨大社会成本后摇身一变成为英雄式人物;这一点尤其具有欺骗性,特别值得警惕。

事实上,已经广泛存在于社会运行规则中包括司法执法/传统习俗/社会文化中的种种“道德风险”,一直没有随经济发展得到大规模清算。所以让在一些特定情境中,本应对自己的言行肩负起社会责任的个体/机构,敢于、乐于以虚假叙事架构为基础的抽象性主体、进行一些即便错误也不会招致任何实质性惩罚的表述、许诺、发誓,并获得巨大的利益。

也就是常说的“风险VS收益机制”失效--

正常情况下,收益和风险成正比。

这其实是个值得全社会反思的问题,也不仅仅局限于自媒体,还包括企业、司法/新闻机构等。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35号庇护所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