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答案只有我自己可见了,整理了一个简化版发出来,多备份一下,和大家共同交流:
在当前,协和的临床技术水平和我国排名前20的其他医院实际上已经没有代差了。甚至,在一些外科科室中,协和与对应科室的行业第一相比已经掉队了。所以,其实当下的协和,在许多方面其实已经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了。这对于医疗行业内的人已经是公认的了,但是这个认知暂时还没有扩散到社会上的老百姓。所以,现在这个4+4的事件,相当于直接把协和的百年招牌砸给最广大的老百姓看:原来这个招牌的内部已经腐朽成这个样子了?
——这很可能让它原先的“不破金身”出现一点微小的裂痕。而裂痕是可以不断扩大的。
——最后再说几点个人看法:
1.京圈真的恶臭。
2.协和估计有人要掉乌纱帽了:在上面看来,上交也有4+4,办了二十多年了,招生和培养方式和协和4+4完全一样,每年招的人数也和协和差不多,都在30人上下。怎么上交4+4就不出这种人、这种事,协和4+4第一届、第二届就出这种事了。这不说明协和的风气有问题吗?而且这个董某就读的四年间,竟然还是协和力捧的“优秀学生”,四年来新闻稿、公关稿拉满,毕业时也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你说上面怎么看?
3.这事情最大的影响是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让正常的11~12年学制的同学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是八年制的,其实大学生涯要比五年制的同学要幸福得多,那些五年制的同学我看着都心疼(他们距离博士毕业共需要11~12年)。但是,毕竟我读八年制是靠我高考分数硬考的,至少没有引起社会不公,所以其实拉不了什么仇恨。这个董小姐完全就是一个烂人强行开绿灯开上去的,赤裸裸的社会不公,仇恨值拉满,连带着协和的名声也臭了。
4.协和最大的问题在于,在4+4问题上采取了“宽进宽出”,最后把自己给害了。你要搞人才培养的创新,那要么就严进宽出,严格把控好招人的过程,(比如设置一个足够正规的MCAT考试,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美国的MCAT考试是啥),避免天龙人的操作;要么就宽进严出,要求自己的学生扎扎实实通过博士毕业论文盲审,这样其实也能让天龙人知难而退。结果,协和在收人的时候漏洞百出,在培养的出口(也就是毕业)上疯狂放水,连博士毕业论文盲审都不用。这种玩法,出事情是必然的。
(至于说“严进严出”,不要对不可能的事情抱有不该有的期望,哈哈)
——最后说几句心里话:因为我在知乎上发了不少我低年级时候的学习笔记,所以吸引了很多低年级同学,以及五年制考研的同学来阅读,我和他们的交流也很多。这些同学可能在一些能力上未必有那么高,但是,他们真的很认真在学习临床医学知识,很认真地想做一个好医生。我把我的知识和观点和他们交流的时候,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得到新知识之后的愉悦感。所以,我觉得,这部分同学,才是整个医学界未来的脊梁。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不断把自己的一些临床知识文稿发表在知乎这个平台上的原因,因为我觉得帮助好、服务好这部分同学,才是对整个国家的医学事业的发展帮助最大的做法。加油吧少年们,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烂人烂事虽然多,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后再补一点我个人关于“医学生学科交叉”的个人体会和观点:真正有能力和想法进行学科交叉的临床医学学生,他自己就有能力自主学习,而不需要走这种类似于“4+4”这样的“卡bug”的路径。正所谓“差生文具多”,真正的高手哪需要那么多稀奇古怪的路径,对一个医学以外的交叉学科专业,学着学着就会了呗。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那么丰富,只要一个人想学,随时随地可以学,而且学得不比科班来的差。正常的八年制或者正常的5+3+3的医学生同样可以鞭策自己实现学科交叉。临床医学专业对个人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从来都不是一种限制。我本人在医学之外的某两个学科上也是能够达到对应学科的科班水平的。
此外,我认为在学科交叉的时候,应当是“先有医学,再有其他学科”,而不是“先有其他学科,再有医学”。因为:代码出bug了可以重新再调试,数学公式推导错了可以回头再想想,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没做好可以重新多次尝试。但是,看病时诊断给别人下错了、用药剂量没掌握对、手术时的操作出现了偏差,患者就实打实地受到了巨大伤害了,往往是没有第二次补救的机会的。
医学是立身之本,请有志于此的人不要搞错优先级。这其实也是我对我自己的要求,在此处供大家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