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个回答

协和董袭莹事件很过分吗?照顾特殊贡献的专家子女难道不是重视人才之举?

飞翔的北方人
402个点赞 👍

我自己就是所谓的专家子女。我从小就可以以很低的条件就读各种本地最好的小学初中,并且有机会接触父母圈子里那些行业顶尖的大牛。

同时我也是所谓的特长生,父母从小就各种挖掘我的天赋,培养了我的音乐特长(讲个笑话,我音乐天赋比我数理化天赋高不少)。

我觉得制度已经很照顾我了,能让我这种学渣读上市里最好的小学初中。也让我有机会用艺术上的天赋弥补一下自己在学习上的劣势。这对我已经足够了。而且这些都是合法的,公开的。我认识的大部分人也没觉得有啥不妥。说白了父母给子女安排一个好的起跑线是没问题的,符合人之常情。

但有些同行就不那么知足了。前阵子不是有爆出来有人把自己研究生的工作强行安在自己儿子头上么。这我可是亲眼见过的,你能想象一个中学生还能去写学术论文,还nm是研究某种致癌因子的机理,还nm大言不惭地拿出来讲。可以想象的是,这位姐们儿以后肯定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平步青云,成为董医生那样的人。还有人靠着自己在业内的权威,把自己那读书不成器的儿子强行拉到自己学会里,每次开会都让他坐主席台,找各种人跟他一起发文章,让他坐实那个位子。

就一个字,恶心。

这么一对比,郑渊洁的儿子已经算是一股清流了。起码他就守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不出来祸害人。

其实我要是不要脸,我也可以借着父母的威风,以非常高的起点进入他们那个行业,成为一个什么公子鲶鱼。但是我还是果断选择了跟他们完全不搭的另一条道路,从头爬起来一点点地走到现在。我不靠着父母也能考上不错的211(虽然考了两次),也可以在本科阶段就发sci论文,也可以靠自己申请到国外深造,也可以人模狗样地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我就是要争这一口气,我不想以后有人指着我的脊梁骨说,看这个逼,他那些成就还不是靠着他老子。

国家对专家人才子女的照顾已经足够了,起码我们在成长阶段选择权和生活环境比同龄人宽松一些。除此以外的那些东西纯纯的就是封建糟粕。但你真要管还真的不好管,毕竟人的私欲是不可能消除的。

Liu Huo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