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回答

如何评价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zz17
295个点赞 👍

去美国科学院的官网看了看,的确能看到屠先生的名字.

再看看这位共和国勋章、诺奖获得者的屠呦呦先生的简历,1930年出生的她已经94岁了。即使她84岁也就是十年前拿到了中国第一块自然科学领域完全成长在本土的诺贝尔奖牌,也没有资格参选中国得任何院士,这个也反应出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

在此想谈几点也许网友会引发争议的地方:

1.屠呦呦先生此次当选的就是正儿八经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由于现在把Foreign Associate改称International Member了,所以很多不懂行的人被带过一些节奏以为这只是一种会士,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院士,这绝对是外行抹黑。

实际上,屠呦呦先生这次当选的就是正儿八经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内的唯一对标物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屠呦呦先生从现在有权利参与美国科学院新一届院士的提名和投票,当然也每年有两篇的PNAS 可以在她的推荐下顺利发表,这就是院士的权利。

2.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制度和美国完全不一样,两年一次是提名而不是申请,但这些提名人基本都会事先得到很多候选人的联系,最终自己决定提名哪个候选人。完全没有被联系,只是因为学术认同而主动提名的情况在中国不多见。

这次屠呦呦先生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自然是有人主动提名了她,美国院士在当选前自己不太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被提名了也是正常的事情,颜宁教授也说了她在清华期间其实就被提名了,这也是她当选外籍院士后才发现的事实。

由于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被提名人有年龄上限,所以屠奶奶能得诺奖却不可能再入选CAS(当然,谁的损失谁明白)

3.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美院士的权利大小不一样。

中国的院士即使自己不去担任各种官员或者领导职务,也一定会参与各种重要评选、资源分配和各种决策委员会里面,给予资源倾斜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而美国院士并不这样,本身就是一种荣誉称号,美国院士在美国拿不到经费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各种科技口的官员和校长也未必一定是美国院士才会被优先考虑。

说简单点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但是属性更偏一个官位,而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属性更像一个爵位。

4.屠呦呦先生是否有点遗憾,没能当选自己祖国的院士

首先屠呦呦先生已经是屠院士了,即使在清华大学,美国外籍院士也只有姚期智、杨振宁、施一公、颜宁等极少数的几个人,个个都是真大神。屠呦呦先生最终也加入了这个院士群体,自然是非常好的事情。

其次,对于科学家来说,名利的确只是副产物,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拯救了无数人德生命,对老先生才是最高的奖赏。这种纯粹的科学上的愉悦感不是任何荣誉称号可以带来的。

最后,祝贺屠呦呦先生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幽径行者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