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回答

成为知乎「2024 年度新知答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创作者小助手
5个点赞 👍

我这人自我配得感不高,能拿到2024年新知答主,属实有些意外。

期待被更多人看见,又怕被更多人看见;想让熟人知道,又怕被熟人知道。

这是我此刻真实且矛盾的心理状态。

去年,有幸参加了第十届新知青年大会,当时有往届的新知答主跟我说:明年你肯定能拿。但我并没有攥紧拳头、暗下决心,而是觉得这份荣誉离我还很遥远。

说来惭愧,与诸多优秀答主相比,我在知乎的更新频率不算很高,关注量和互动数也不太突出,垂直领域又是地质学这种小众且有些土气的学科,还经常挑一些没人回答的冷门帖子进行长文输出。

我也深知自己见识有限、文笔欠佳,回答质量不算上乘,这并非谦虚客套,确实是见识过很多精彩回答后的真实想法。

而且,作为一个正处于延毕阶段的博士生,本应专注学业早点毕业,却仍花费不少时间在知乎写回答,简直不务正业,这让我一度因焦虑而抗拒打开知乎。

当然,我也有些羞于与人言说的执着。

尽可能严谨一些。写回答,尤其是科普回答,需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这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剖析和论证。因此我总是跟不上热点话题,躺在草稿箱里的回答,比实际发布的要多。

兴趣导向。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没人回答,只要有时间,即使非常冷门,也会全情投入。尽管明白流量推送的难度,还是愿意动笔,因此有时候浏览量还没有字数多。

如今,获取知识的途径愈发便捷多样,但我深知每个领域都有其门槛,因此不熟悉的领域写得少,偶有旁逸斜出也是浅尝辄止。这几年也婉拒了一些圆桌和直播邀请,多因对该领域缺乏十足把握,或是话题敏感,自己难以把控。

配得感低又有些执念,正如我的知乎ID。线下面基时,不少人好奇「青铜马弓手」这个拗口ID的由来。

其实,当时我正在读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非常喜欢,想以借此作为网名,但那时觉得骑士这个词有点洋气,不够土,便琢磨换个词来替代,思来想去,觉得马弓手比较合适,可以借书中「量一弓手,安敢乱言」和电视剧中「一个小小弓手,胆敢在此胡言……给我乱棍打出去」来自嘲。

但后来仔细一想,似乎有些以关公自比的嫌疑,自己岂敢如此狂妄自大,可这时已有不少读者熟悉了这个ID,便一直没换。

不知是这份小小的坚持和谨慎被人看见,还是一些别的缘由,这次新知答主的荣耀竟落在我的头上。当然,坦诚来讲,我也并非认为获得新知答主完全没有希望,只是比我想象中要快得多,这需要持续的高质量垂向输出,我不认为在博士毕业前能实现(PS:不过确是在博士正常学制周期外获得,抵不住本人读得时间长,笑哭~)。

如果说多年的地质学习和科研,逐渐增加了我认识地球的深度。那么在知乎的交流和分享,正在拓宽我认识地球的广度。在这里,同好者们相互吸引,虽然大多素未谋面,但也在一次次交流互动中熟悉了彼此的头像以及创作风格。

我对知乎科学工程领域更熟悉一些,这里聚集了数理化天地生等不同学科的优秀答主们,还有不少非常冷门偏僻的垂直领域,我常为他们渊博的学识、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而折服。我从各领域答主们的回答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也在与众多知友的有益探讨和互动中领略了多元的视角,这是逐渐认识自己的过程,既在发现自身优势,也能不断认清自己的不足。

在知乎写东西,无需同行评审即可发布,这看似自由,却也有挑战。大多数情况下,对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科」不难,难在「普」。当你的读者大多不太熟知相关领域时,你就不能使用太多专业术语。这就需要对内容进行简化,这种简化又必须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进行,非常考验创作者的专业功底和发散思维。老是盯着自己狭隘的研究方向也不行,事物的联系性也很有趣,更能激其人心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不断学习和尝试中,我在知乎的创作风格也有了些变化,从最开始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到一味追求大而全的所谓硬核内容,沉浸在网友们「知乎遗风」的评论中,到现在更愿意在地学输出的同时增加一些学科交叉和人文视角。这显然还有些吃力,我还在努力学习和探索当中,想必读者们也能从字里行间,看出我摇头转目、乱敲键盘的愚鄙之状。

获得新知答主后,最明显的变化是头像被镶了道金边,还有ID下的认证从地质学优秀答主变成了新知答主,这看起来有点高级,很能满足虚荣心。

这是鼓励和信任,也是责任与压力,今后要更加保证持续输出的质量,才能配得上这个称呼。

这个回答写得有些晚(显然我又没赶上热度~),名单公布时,我应该正在一座岛上对着石头发呆。

其实每次出野外,我总会有些跑偏时刻。研究山脉的开始关注生物了,探索壳幔边界的琢磨起地貌变迁了,分析岩石构造的留意起人文地理了……,这些「走神」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与自己科研方向无关的零散想法,我享受这种神游,但往往疏于整理和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

像我这种不太会剪视频、羞于出镜、现挂能力不太行的纯i人,知乎对科学领域长图文创作的持续扶持和友好包容,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成长角落。

非常感激知乎这个多元化的平台,感谢众多领域优秀创作者们的珠玉在前,感谢众多知友们长久以来的有益互动、包容与鼓励,感谢知乎的工作人员们,尤其是

的小伙伴们,一路走来给予的各种帮助。

未来,我将继续走进群山大川,与大家交流和分享地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青铜马弓手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