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个回答

中纪委通报河北三河广告牌事件,称该市「搞形式主义一刀切,损害群众利益」,起到哪些警示作用?

liisu
778个点赞 👍

起不到任何警示作用,因为县委书记一把手的绝对权力在同级几乎没有任何制约,就算没有强制更换广告牌的事情,也会有其他骚操作。

当过县委书记的陈行甲讲过一句话:你今天晚上做个梦,明天就能实现。

我还以为他是吹牛的,看到三河这个才发现我幼稚了。由此,我也能理解为什么江西一个县委书记敢猥亵部委到地方挂职的年轻女干部,毛奇为什么可以对李佩霞予取予求了。

一个在地方挂职当副县长的同事说,县委书记在一个县里,和皇帝没什么区别,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个人权力大到可以为所欲为,肯定会把自己的情绪、喜好等个人意志,强加给他权力覆盖范围内的所有人。

类似三河这种要求把所有门牌颜色全部换掉的操作,看起来影响很大,舆情纷纷,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很多地方县委书记在十几年前为了搞政绩工程,贷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搞各种政绩工程,让一个财政收入几个亿的县负债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建广场、建各种标志性的建筑,甚至按照他们的喜好,把城里的树全部砍掉,换成法国梧桐或者银杏树。

贵州独山县委书记的亚洲第一水司楼,现在都还在那里矗立着呢。

只要是人,坐在县委书记这个位置上,都无法控制对权力的滥用,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悲的是,对县委书记这种权力的内部约束几乎没有。

在地方挂职副县长的同事说,十多年前,县长可能还会和书记顶牛,但是现在,县委书记定了的事情,县长屁都不敢放一个。

就说三河市换招牌这种事情,其实其他地区已经发生过很多次舆情了,也是领导要求统一招牌,最后被舆论骂得狗血喷头。

三河市的领导,以及三河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一个都不知道要求集体换招牌是很敏感的事情吗?容易导致舆情吗?

知道这其中的风险的人当然不少,但没有人敢说话,或者不想说话。

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县委书记的决定,你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提出建议,都是对县委书记权威的反抗,都是自找死路,都会遭受县委书记的收拾。

唯一的正确的方式,就是不管对错,不提意见,不提条件,绝对执行。

如果有风险,那就做好录音、报件、拍照,以及严格按照程序请示汇报,尽可能免责和减轻责任。

这已经成为体制内人,尤其是在县委书记这种领导身边工作的人生存的不二法门了。

所以,在当下这种对县委书记权力几乎没有内在约束的制度下,县委书记的个人情绪、喜好和各种骚操作,被体制强大的力量,强行推行的闹剧,还会陆续上演。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体制老司机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