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鼓励不鼓励的问题,这是法制执行的问题,法律都约束不住的事情,靠倡导靠道德根本约束不住,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劣币驱逐良币和螺旋收缩问题:
劣币驱逐良币,当执行下限很低的时候,道德底线高的,往往闲暇福利和绩效福利也高,如果在一个大家底线都很高的环境下,比较成本是一致的,反之,别人在劳动收益压缩的成本和你打价格战的时候,谁也分不清哪根金条是邪恶的,哪根是善良的,自然分不清哪个商品是道德底线低下的,哪件商品是高尚的。
所以都是选择便宜的那个,比你更能卷价格,比你的市场更大,买的便宜比你的利润还高,别人在这种环境下越过越好,你则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创业失败的分母,然后再听着别人成功学经验,毕竟历史的话语权是胜利者书写的,是非常讽刺的。直至最后,活下来的都是极致压缩各类成本的企业,反正靠道德约束,自然利益最大化,整个环境就是这样,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这就是法律层面执行底线低,没有红线,靠企业试探,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第二个是螺旋收缩问题,越是上面的情况,那么劳动收益占比就越低,比如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43%左右,这还不考虑收入结构,那么必然导致生产相对消费能力的过剩,那么企业就会开启更严峻的压缩劳动收益问题,比如三个人的活两个人干,每个人增加0.3倍的工资,还能省下0.4个人的工资和一整个社保开支,宏观上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消费能力更弱,早在100年钱,工人大概也了解了这个关系,极致卷的结果是个人获益,集体利益受损,最终反噬到自己身上的螺旋。
所以这个问题是倡导的问题吗?这大概还是经济发展侧重点和法律环境底线的问题,几十年靠着外循环带动内循环,刺激生产端,压缩劳动端确实很成功,但未来是不建立内循环,生产潜力就会被严格锁死,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需求了。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