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关于智驾和L3的讨论,各种颠倒黑白,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一帮PTSD各种造谣,非要把智驾监管收紧的导火索甩给华为。
前排还好意思列所谓的“时间线”,拿一些无关事件缝合在一起。
我说难听点,这TM连“岁月史书”都不是,这就是刚刚发生的事实啊!
有一说一,一开始我也觉得工信部收紧监管跟小米事故可能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行业调研应该是从去年就开始了。
但随着信息逐渐增多,究竟谁是导火索不是一目了然么?
公安部报道举出的五个事故案例就有小米,工信部的政策据报道也是小米加了一把火。
“小米安徽事故是药引子,政府开始用梦猛药治理、严管高阶智驾乱象”

中国经济网的报道,同样提到了小米su7的关键作用:

怎么着?这些人是不是要把大河报、界面新闻、中国经济报和同济大学教授全都打成“higo”?
之前一帮极端魔怔人颠倒黑白,我就忍不住写回答反驳,当时就说L3落地不远了:
如果前排这些极端米粉非要嘴硬,坚称国家监管是针对华为,那就看看后续L3落地的情况吧。
总不能一边说国家政策打压华为,一边给华为智驾最快开绿灯吧?
预计行业内真正的第一梯队玩家,最快年中最晚年底,应该都能实现部分地区部分场景L3落地。
我认为华为/鸿蒙智行很可能是最先实现商用L3落地的厂商,第一梯队其他家要么同期进,要么稍晚一些也会跟上。
标准更清晰营销更局限之后,到底谁是第一梯队谁不是,到底谁是引发监管收紧的罪魁祸首,事实胜于雄辩。
后续华为ADS 4.0发布会的势头,大家也都看到了:
央视带头直播,国内外多家车企共襄盛举,高速商用L3正式官宣。
一边是小米新车推迟,另一边华为已经官宣高速L3,究竟谁是监管收紧的导火索不言自明。

以知乎的一贯风向,菊厂技术再怎么领先,大概率还是堵不住某些人的嘴,这我倒是想到了。
但我没想到的是,某些人为了自圆其说,选了一个最蠢的角度:把高速L3“开除L3籍”。
我寻思L2时代智驾和辅助驾驶也是从高速开始,怎么换了L3某些人突然就不认了?
之前我早就说过,未来L3推广的进程必然是分区域、分场景、分车型逐步落地,L3智驾落地大概率也是从部分高速起步。
而且以我国监管的一贯风格,新技术新方法必然也是分城市分地域逐步试点,这有任何奇怪之处吗?
我把话放在这,未来L3技术演进必然是分地区分场景逐步迈进,尊界S800大概率是第一款高速L3量产车。
尊界S800那套双冗余架构是真正面向L3设计,未来支持L3的车型还会逐步增多。
现在对着“高速L3”冷嘲热讽,技术逐步成熟后自家“主子”迟早要跟上,到头来只会吃满回旋镖。
事实证明,一些厂商明明基础能力跟不上,偏偏紧贴营销“第一梯队智驾”,确实容易造成混淆。
近期的热点事故很有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促使上头下定决心。
这还真应了某人的一句话“它为了盛一碗饭,把大家的锅砸了”。
最恶心的是,自己出了事故,舆论上拖全行业下水,居然还好意思反过来倒打一耙,这帮人能不能要点脸?
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联合11家车企发出倡议,可以说再自然不过。
目前上汽、广汽、长安、东风、北汽、奇瑞、江淮、奥迪、丰田、比亚迪、赛力斯等一众车企,都已经全部或部分接入华为智驾解决方案。
华为智驾前进到L3,自然也就意味着未来这些车企的量产车,都有希望搭载高速L3能力。
知乎这帮人不去思考为何广大车企都选择华为智驾,跑到知乎带节奏发泄情绪,长期看有什么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