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26日直播的切片。伦姐就是小明的妈,亲妈。和李行亮麦林明为夫妻实为母子的关系一样。
再加一条:
小明目前还没挣到很多的钱,却花几十万买V8油车。车贷、油费、保险、维修等养车费用一个月就将近2w。相比之下,伦姐去夜店的消费还真比小明节俭。而小明在直播中,刻意隐去自己的不合理高消费,仅攻击伦姐的消费,实在有点不地道。
小明是另一个李行亮。
他在直播时大吼:中国女人有自己挣钱的吗,有自己买房子的吗,有自己养家的吗?
我想说,有,而且很多,特别特别特别多。
在稍微大一点的城市里,拥有好学历+高收入+高资产的女性比比皆是,许多人都还是单身。
小明自己相貌算得上英俊,收入也高,但他无法和以上的女性佳配,原因如下:
(下面两条因举报而修改)
- 学历高。(李行亮学历很高,但颜值远逊于小明,所以两人差不多打个平手)
- 在两性认知上与时俱进。
先说学历。

他认识不到学历的重要性,那就要吃学历的苦。苦不在于收入低,而在于能匹配到的对象层次不达标。高学历的女人一般不会饿肚子,她们满足温饱需求后,就会要求另一半有很高的精神文化水平。男方的生活方式、言谈举止、意识形态、消费倾向等等,若能契合女方,那么女方可以开开心心地“带资进组”,为两人的婚姻提供大量的经济支持。从小明的叙述中,伦姐显然不是这样一个人。她并未给两人的婚姻做出显著、对等的经济贡献,也没有和小明相近的生活方式。小明无法满足高学历女性对婚姻的期待,甚至公然表达对高学历的不屑(做题卷上去的高学历女性可听不得这话),那么他能链接到的另一半,必然会要求他承担全部的经济责任,让小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用于直播。毕竟客观上说,伦姐自己挣钱的能力,约等于X。
那么小明还有精力和家里那位勾心斗角吗?伦姐要的就是这个。伦姐那套“你和我算钱就是不爱我”的说辞根本算不上高明,在外撒钱不顾家背后的猫腻也不难拆穿,可难就难在小明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对付伦姐,和伦姐博弈了。疲惫的小明只能继续自我催眠,伦姐是爱自己的,他们俩是想好好过日子的,只要自己认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高学历人士更容易与人长期、良性合作。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取得高学历,至少意味着一个人更愿意经营长期价值,投资未来(毕竟能连着做题20年,目光短浅的早被刷下去了);更有能力发现网上一些极端两性言论中的错误,接受合理、公正言论的劝导(基于大量阅读和数学训练而培养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之相对的,是一些人,只能理解超短期收益,只能理解互相坑害的人际关系。网上一些言论,鼓吹在婚姻中竭泽而渔,把对方吃死,以摧毁婚姻为荣。但这些人脱离婚姻后,有多少能力去经营、守护自己从婚姻中分割得来的财产呢?本来个人能力只能管住几百块的财富,突然分到几百上千万,几年之内就要被各路美妆、杀猪盘、投资、奢侈品吸干。怕不是机关算尽,到最后把别人毁了,自己也落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再来说两性认知的问题。
“爱”是个骗人的概念。把“爱”看做婚姻支柱和两人关系的保障,实际是自欺欺人。中国人自文明初创以来,都没有产生过现代“爱情”的观念;古希腊对不同人之间的倾慕喜爱之情都有不同的词汇去表达;现代英文中的Love,原指耶稣对世人的爱,是个完全的宗教概念。而近两个世纪以来,文化商人为了兜售作品,就把男女间的性欲、认同、亲情、利益链接等复杂关系糅合在一处,统称为“爱情”。更有甚者,刻意淡化其他情感,将爱情等同于性欲,再编撰出无数“因为性欲,所以自我奉献,所以崇高”的俗套故事。许多人受了这一套的骗,因为自己对他人产生性欲,就要求自己不讲原则不计代价地去给对方进贡,甚至不惜自我毁灭。在一次次的自残式奉献中,他们带入了爱情剧里的悲情男主,奉献的痛苦也变得甜美,他们为自己的崇高感动得涕泪横流。胖猫就是此类悲剧的鲜活例证。同时,伦姐也能拿“爱”这个字,合理化自己在婚姻中的一切离谱行为,而小明甚至不敢反驳。小明死死抱住“爱”不放,实际是在保19世纪的守,既不享受19世纪对夫权的保护,又要履行19世纪的丈夫义务,还要承担19世纪的妻子义务,最后因不堪重负而爆发。
“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已经被历史淘汰。从男性角度说,一方面,基层男性已经不垄断受教育权,进而不垄断高收入的工作机会,收入和女性拉不开差距;另一方面,物价是按照双职工收入家庭能承受得起而设计的,男人已没有能力独自在经济上撑起一个家。从女性角度说,如果女性也上班也工作,便没有时间精力独自操持家务,必然要求男性帮忙。这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小明如果主观上逆势而行,并期待对方自动和他一样去履行旧的义务,只能说是一厢情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