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个回答

董明珠称「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人才」,国内高校培养人才有哪些优势?能支撑格力发展的需要吗?

Poseidon
449个点赞 👍

谢邀。

其实这事吧,日本已经趟过。


翻点日本经济史(例如中村隆英的),都会提到日本七八十年代对留学人员的崇拜。

留学生超一半能直接进入大型商社,进国际部的比例差不多70%,起薪也比本地人才高20%左右。

80年哈佛MBA松下,5年升到国际部主管;三菱银行看到斯坦福学历,直录作为管理干部。

首先,前期海外教育就是比本土发达;

其次,前期大量投资和产业技术及管理经验都直接来自海外;

最后,海外是重要市场。

中日都一样,这个阶段留学学历就是金子,专业都可以不看,三井住友闭着眼睛收,盲目的な崇拝。


然后泡沫破了。

什么叫就业冰河期,就是95年日本出现三十年来毕业生起薪首次下降,大学生就业率从80年代前期的90%以上跌到99年的58.9%。

大量硕士专业出现四成以上失业,勉强就业也是庶务科打杂。

这时候之前金子般的留学学历开始被质疑。日企开始认为留学人员“过度西化”、“不服从集体文化”、“不适应本土市场”、“能力期待过高”等。

其实就是对之前的溢价进行打压,毕竟没那么多钱去招人,也没那么多增量市场空间。

市场在低迷期时会对刚需品中的高价品进行祛魅,企业也会在低迷期里对高价人才进行打压(pua?),你可以理解成这是一种集体自发调节。


日本这种对海外留学的“敌意”几乎持续到现在。你打开一个中国的留学业务网站,上面一般讲留学有什么好处;你打开一个日本的:

它先跟你讲“留学不是無駄”。

留学不是没用的哦、留学不贵哦、留学有好处哦。

日本出国留学的在10年后好不容易开始慢慢恢复(主要是咱这边带来的增量市场刺激日本经济),日企对留学人才开始平视。结果20年一棍子打趴下:

22年的数据还赶不上95年。

不过这么折腾个三十年,日企对留学人员算是能比较公允地看待了,能分清有钱镀金的和技术深造的。


咱这边,这几年肯定会进入类似日企九十年代的心态。毕竟大问题类似:化债、市场增量有限、老龄化、中年及高学历过剩。

和普通人找“平价消费平替”类似,企业也会找平价平替,海外学历首当其冲。

董明珠说留学的有间谍,或许有。但讲真,本土那几个厂在原型/专利/供应链上也不是第一天互偷。

说到底还是留学学历贬值。

国际化迷思”早就被破除了。走亚非拉市场,有中兴华为乃至传ovm留下的渠道,还有广州这个第三世界首都;走欧美,有江浙沪现成企业打理,本地化也有一堆专业华人。

“先进管理经验”,老板们是不会学那些被打趴下的外企的,哪怕他们不少是靠压榨人力来赢。

就算刨去人口红利,咱这边的市场确实迭代速度要比外面快很多,外面的经验在这卷不动。

你总不能拿“我在LA看Live”的经验来应聘吧?那是拿去发小红书的。


所以留学学历到后面就是真刀真枪,头部依然有含金量(发个算法博士论文),但腰部也会崩塌。

这种崩塌是连环的,因为本土HR和业务也会越来越本土化。我对c9知根知底,实在搞不懂就把你师哥喊过来问问;但你一个明尼苏达的,我真不知道找谁验货。

因此要么不留,要么留大的,中不溜秋在这个时代最尴尬(底部那些东南亚“远程”留学是为买文凭搞职称,那是另一条赛道)。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王子君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