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个回答

董明珠称「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人才」,国内高校培养人才有哪些优势?能支撑格力发展的需要吗?

Poseidon
81个点赞 👍

这话确实太过绝对了,听听可以,不能盲目效仿!难不成空调还不能卖给海归人才了,怕泄密吗?

当然,董明珠说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培养人才,这只是格力公司自己的人才选择方式,也是董明珠的个人倾向。

其实,国内高校培养人才也有优势,至于能不能支撑格力发展,要看将来格力的业务发展情况。

我发现格力是很重视内部的人才培养的,格力现在有95%的中层干部来自内部培养,如新任总裁张伟就是从基层晋升的。

格力的这种管理层年轻化战略依赖国内人才梯队,而且这种模式可以确保管理理念的延续性和执行力。

所以她说这话有她的道理,可能也太过于绝对了。

如果完全排斥海归,可能限制了格力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技术交流和视野拓展。

相比之下,像华为、美的等企业也有吸纳国际人才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所以过度依赖单一培养路径,也不一定是好事,可能导致思维同质化,影响公司的发展创新。

话说回来,国内高校培养的人才也是有好处的。

首先,国内高校培养的人才,肯定是比较适应企业文化的,也有归属感的。

国内高校学生更熟悉本土市场环境、消费习惯及政策法规,能够更快融入企业文化和战略目标。

而且格力是一直强调“自主创新”和“中国制造”,所以国内毕业生会更认同格力的企业价值观,这样减少了跨文化适应成本。

然后,国内高校在工程、机械、材料等学科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尤其在应用型技术教育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格力研发团队中95%的中层干部为内部晋升,说明国内培养的人才具备从基础岗位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的能力。

而且,格力与国内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例如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培养技术人才,并通过企业研究院直接参与高校课程设计,确保人才技能与企业需求高度匹配。

国内高校毕业生通常更倾向于长期服务于本土企业。

格力把重视人才培养也落到了实处,已经投入大量资源建立培训中心、人才公寓等福利体系,进一步巩固了员工的忠诚度,减少了因频繁跳槽导致的技术流失风险。

所以,拭目以待格力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毕竟公司用人会随着业务的发展变化的。

HR蔷薇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