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除了馕和披萨外,有哪些中国面食和外国面包「外形像失散多年亲兄妹一样」?

猫腻儿
26个点赞 👍

鼠从自个儿最喜欢的甜食来聊一聊吧~

不知大家是否都吃过老广顺德一带的美味油炸面点「炸鲜奶」?

今天的炸鲜奶是粤菜知名甜品,用了花生油炸,让外皮色泽更亮丽,且不厚重

说是上世纪70年代,有大厨在「炒牛奶」与「脆皮马蹄糕」基础上焕发巧思,将二者结合,发明了「炸鲜奶」。

用面粉、淀粉、蛋清、泡打粉、花生油、盐精心调制「脆浆」,也就是炸鲜奶外头那层面皮的主料。

至于内瓤儿,用鲜牛奶、黄油、砂糖稍事煮沸,再加入水淀粉(最好是藕、绿豆淀粉)勾芡,使之凝结成稠粥态,冷却之后,切成小块儿。

然后给牛奶块儿撒一层干淀粉,再「挂糊」充分涂抹「脆浆」,最后下锅油炸至两面金黄,就完成了。

用麻油炸鲜奶,会让外皮更脆、突起更多,口感也更丰满

嗯,理论上说,这也是一款「面包」,嘻嘻~

因为接下来要说的,就是「炸鲜奶」的异父异母姐妹了。

在西班牙人那儿,也算是面包的一员……不开玩笑,鼠的面包师傅朋友就这么认为的。

就跟烤薄饼Talo能算成面包、所以西式油条Churros也算面包一样。

这就是来自帕伦西亚(Palencia)省的油炸点心——Leche Frita,直译就是「炸鲜奶」。

第一眼看上去,是不是更像什么炸肉面包?嘛,传说发明它的修道院嬷嬷真就冲着这个造型去的……外皮上的白霜是糖霜,中间的小碗里是冷藏、加入肉桂粉的稀奶油,Leche Frita蘸着吃的

但从历史年代、发明初衷来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虽然长得很像(#^.^#)

较之老广顺德的「炸鲜奶」,帕伦西亚的Leche Frita起源具体年代未知,目前可追溯的记录是在公元12世纪。

它属于中世纪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王国特产,由修道院的嬷嬷们挤牛奶、磨面粉之余发明出来,先是在大斋期(天主教戒律,守斋40来天,不准吃肉)吃来补充体力,然后作为「修道院土产」,跟土产苹果酒、修道院啤酒一样卖给附近居民,贴补寺院之用。

在公元1492年大统一之后,Leche Frita风靡于伊比利亚半岛,海外殖民地也有它的身影出没。

比起帕伦西亚的美感造型,巴斯克、莱昂、坎塔布里亚一带的Leche Frita更类似于我国的炸鲜奶造型,然后因为外头裹了太多肉桂粉,鼠戏称为蘸糖油炸豆腐

很难说,它会不会随着葡萄牙、西班牙水手的船只,在东亚海岸小小驻足,毕竟油条就是沿着这条海上路线传入伊比利亚半岛的。

无论如何,它比「炸鲜奶」更甜,而且内瓤是西班牙式牛奶布丁(单独吃,叫作Arroz con Leche),将小麦粉、大米浆、蜂蜜、黄油(多一些)加入煮沸的鲜奶里,做成可以成块儿切割的状态,跟「炸鲜奶」情况高度相似,只是质感更像果冻。

至于外皮,制作方法与「炸鲜奶」如出一辙,只是更厚一点,加入更多的肉桂粉、糖霜,炸油用的是橄榄油,口感更甜,第一口咬在外皮上,也比「炸鲜奶」更有韧劲儿。

哪怕是在马德里或巴塞罗那的高档馆子里点Leche Frita,也离不开肉桂粉、糖霜

随着大航海时代鼎盛发展,玉米、土豆、木薯在公元16世纪下半叶引入欧洲,更多的淀粉来源不断简化着Leche Frita的内瓤制作,还让它走出国门,传入意大利。

今天,很多西班牙人已经知道了我国的「炸鲜奶」,就像他们多少知道他们的Churros起源于我国的油条一样……

并且,在今天的西班牙,随便找一家咖啡馆、面包店,都能来上一份新鲜的Leche Frita,陪衬一份冷藏过的鲜奶,或奶油,或干脆就是冰淇淋……蘸着吃的,鼠反正很喜欢这么吃,凉而且甜,嘻嘻~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看星空的仓鼠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