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回答

为什么很多欧洲的面包又干又硬还没有味道,中国做出来的面包相对松软?这种饮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小F富
183个点赞 👍

国内的面包95%以上都是日式面包,是日本人在明治年间发明的,最早发明出来就是做甜点的,因为日本不是小麦产区,是没有办法将面制品作为主食的。

日式面包发明于明治七年(公元1874年),木村英三郎用日本传统的酒种发酵,用红豆做馅,再加上盐渍的樱花,最后做成了最早的日式面包,这种红豆面包的做法源自于日本传统的甜点做法,最早也是进贡给日本皇室等达官贵人吃的,并不是作为主食而存在的:

二战结束后,日本开始接受美国的粮食援助,美国的粮食是以小麦为主的,日式面包由此开始大规模流行,很快便传播到了韩国以及港台地区,改革开放后又由港台扩散到了大陆。

欧洲的面包则是作为主食出现的,前工业时代的燃料是很紧缺的,天天烤面包太费燃料,而且也禁不起这个折腾,一般家庭都是用村社里公用的大烤炉,一次烤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吃的面包,这种面包必须特别的干,外壳必须又厚又硬,否者根本放不住。

至于烤面包的原料,只有面粉、水、酵母、盐,现在的日式乃至国内卖的欧式面包,都是加了大量的糖、牛奶、奶油、黄油和酱料之后做成的,古代人哪里有这个条件,在美洲农产品大量输入欧洲之前,黄油绝对是稀罕玩意,糖也是奢侈品,平民百姓可是吃不起的。

至于嚼起来十分筋道,有小麦香气的面包,其实也都是现代改良后的产品,古代平民百姓吃的面包都不是用白面做的,而是混合了大量的粗粮乃至麸皮制成的,这便是所谓的黑面包,至于白面包则是只有富人才能吃到的,奢侈一点的还有切掉面包的皮,然后搭配蜂蜜、果酱、坚果再吃。

其实过去的馒头、炊饼也都是这样的,热馒头还算松软,但是放冷了之后邦邦硬,可以当砖头使,只能拿水泡着吃,普通人家有馒头吃就不容易了,更别提天天吃热馒头了。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月塔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