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发生这类事,经常会出现一种话术:“农民工的待遇不是学生造成的,学生也是弱势群体,他歧视辱骂农民工反而是揭露了现实问题,不能谴责歧视人的学生,只能谴责真正造成农民工待遇的人。”说的好像真存在一个普遍均质的学生群体,好像学生在学校里就处于和社会阶级分开的悬空状态一样。这里不得不复读布尔迪厄:
大学生有着共同的本职任务(学习),体验着自己的职业前途从属于一个以文凭垄断社会出路的系统的事实,甚至可以有共同的实践,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他们在这方面有相同的、集体的经验。(布尔迪厄:《继承人》,商务印书馆2021年,第19页)
使大学生之间分化的,主要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出身阶级共有的一些文化特征系统。(同上,第29页)
学生必须被看成已经有分化的,和社会阶级分开的悬空状态必须被看成一个笑话。学生的身上有着他们出身阶级的痕迹,所以有学生制作混合着低俗欲望的歌曲辱骂农民工时,有精致利己的学生坐个公交车就要辱骂农民工时,他们有极大的可能就来自那些造成农民工待遇的家庭,或者是其他有资格参与剩余价值瓜分的家庭。
如果他不来自这种家庭,也说明他受到了这种家庭认同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谴责他让他被取消评优也是有好处的。这种人平时有恃无恐地精致利己、不把劳动者当人看,一取消评优就使劲地装模作样道歉,已经养成了很强的投机型人格。如果没有被打击,就会更加习惯于蔑视和自己出身一样的劳动者,会更果敢地歧视别人、出卖别人、踩着别人往上走。现在群起谴责,让他知道自己出身不富贵却蔑视农民工群体,属于被敌对的意识形态脑控了,必须放弃对这种意识形态的认同,改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会不再自恨。
现实问题就摆在那里,自己不愿意看,就别在那儿幻想通过更狠的歧视、侮辱才能暴露出来。这个学生在道歉时为什么就没想到用“歧视也能暴露农民工待遇”的说辞来辩解?因为这种人脑子里本来就没有农民工的待遇,根本没有这一层,现在用这话术给失去机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辩解的人,也是急着同病相怜才想出这一层,他们有机会评奖获利的时候,会立刻把这一层忘掉。这样的秉性是所有人都需要明白的。
同时,这事也暴露出很多能在公众号里看到的优秀人物就是个笑话,他们被评选时的道德品质就是哈哈哈哈,在这样的活动中没有人在乎德性,被在乎的只是获利。机构宣传优秀人物,其意义在于炫耀一部分人的文化资本,pua另一部分人,加剧这部分人的精神内耗,也方便在消费环节盘剥他们(比如因为精神内耗掏出家庭的消费基金)。
许多技能、礼仪、思维方式本就是一个阶级所固有的文化,对于一些人来说,学到精英文化是用很大的代价换来的成果,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却只是一种继承。(同上,第32-33页)
一个集团或阶级成员的商业价值或符号价值,有赖于教育当局的教育行动对它们的加工和确认。在我们的社会中,中产,或者说升迁最直接取决于学校的那些阶层,在学校里表现出不同于下层阶级的驯服。这种驯服尤其表现在他们对惩罚和奖励的符号作用特别敏感,也就是对学校文凭的社会担保作用特别敏感。(布尔迪厄:《再生产》,商务印书馆2021年,第36-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