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么?不突然。
这事儿往根底里讲,是从建国那时候就留下了病根。
前三十年我们走红色路线,讲究的是世界人民大团结。
那时候的上层构想是,我们以后肯定会吞掉更多民族,变成一个多民族国家,那我们就只能走多民族共和路线。
毕竟你总不好跟以后吞掉的民族说“请你们都汉化吧”,那样人家为了维护自己的生活方式会跟你拼死一战的,还怎么赤旗插满世界?
但这就错过了建国这个最适合把多民族炼到一起的好机会,直接留下了惠少的祸根。
等前三十年意识形态解体后,我国进入了一段时间意识形态极度混乱的时期,红色思想被全盘否定。
为了对抗美西方的自由主义入侵,只能开始打民族主义牌,靠国族意识来对抗美西方的同化。
民族主义牌确实效果显著,打出来立刻就稳住了局势,尤其是美国那边配合的好,从银河号到南海撞机到炸大使馆,摆明了就是欺负你不把你当人,直接把民族主义搞炸了。
但因为前三十年留下来的手尾,国内的民族关系问题没被理顺,民族意识觉醒会导致强烈的分离主义。
为了收拾这个烂摊子只能加倍打压主体民族,让主体民族不要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性。
因为一旦主体民族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性,一定会区别对待少敏,进而导致分离主义爆发。
然后上面一拍脑门,把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挖出来用,试图用复读的方式塑造一个拼好族。
如果在互联网兴起以前,加上严格的民族政策,这个计划未必做不到。
奈何民族自治强大的惯性和上层对此的忽视在互联网时代反向塑造了少敏人上人,不但没能建立拼好族,反而让少敏的自我意识更强。
而这个过程中中国国力崛起,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
煽的越来越高的民族主义搭配上打压主体民族的玩法,直接导致了皇汉崛起,要取团结史观代之。
皇汉意识爆发,和汉族相关的各种文化产品自然也会迅速复兴。
现在只复兴了一个汉服已经属于硬摁着的结果了,如果文化市场自由开放,现在早就应该出现一堆杀鞑子为题材的短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