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社部称202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1222万?当前就业形势是否具备足够的承载力?
- 23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Alexandra - 18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南村西幼儿园 - 4047 个点赞 👍
“我们国家的高官及其子女有一半以上拥有外国国籍和海外资产,他们怎么可能会尽力让我们的国家变好。”
-来自于一位非洲的老哥
在Reddit的一条关于非洲为何不停“螺旋”的回复。
查看全文>>
黑桦 - 3299 个点赞 👍
十年前的夏天,年轻人不愿当公务员,国考人数锐减36万,热帖称“机关钱少活多”。
那年全国毕业生700余万,就业率超九成,复旦学生租游艇办毕业舞会,女孩们花两千元买晚礼服,夜游江海。
那年世界的齿轮咬合稳定,中美迎来建交35周年。美国民调中,超72%年轻人,将中国视为“朋友”。
夏天前,奥巴马夫人到访,体验了长城、紫禁城与成都火锅。
慕田峪长城上,总统夫人看燕山起伏,觉得一切宽阔且美妙,“长城的长度几乎相当于从美国缅因州到俄勒冈州的四倍”。
那年的国运也如山峦起伏。
夏天时,股市清冷,七成账户闲置,股民调侃关灯吃面,7月IPO开闸,并购潮掀起,年底股市单日放量7100亿,狂飙冲天。
楼市故事也相似。十年前的五一,房企奄奄一息,北京楼盘推出零首付,南京楼盘跳远减十万,上海房展出动比基尼美女吸引眼球。9月楼市松绑,炒房客陷入狂欢。
十年前的人们尚不知卷与颓,偶有下挫,也认为不过是插曲,对一切满怀自信。
贾跃亭宣布要造超级互联网汽车,罗永浩宣布要发布东半球最好用的手机。真正手机大卖的是小米,第一季度销量超过苹果。
夏天过后,雷军去乌镇参加首届互联网大会。他磕磕巴巴说,梦想还是要有,万一实现呢?
那年乌镇最风光还是BAT,三家都在硅谷设立了分支,李彦宏说机会太多,他很着急:
我们其实处在非常有意思的时代,这是魔幻一般的时代,正好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互联网的兴起。
入夜,乌镇白墙黑瓦水音桨声。丁磊拼起旧木桌,摆起乌镇宴,座中人微博记录:十几瓶黄酒喝去,陈年故事吐出,煮酒笑谈云中事,天罗地网立旌旗。
未被邀请的马云,才是那年真正的主角。十年前的夏天,阿里启动全球最大规模IPO。
上市前,马云发内部邮件,建议员工不要挥霍,处理好财富,“我们这么辛苦,可不是为了变成一群土豪”。
当年9月,阿里上市,马云登顶中国首富,万名阿里员工成千万富翁,宝马销售和房产中介堵在阿里园区门口。
十年前的夏天蒸腾如梦,浩荡热风吹过中国。北京高温刷新了1951年以来纪录,居民用水多喝出4.5个昆明湖。
济南、上海、重庆、吐鲁番尽成火炉,更大热浪在互联网彩票服务器上。那年是巴西世界杯,足彩卖出23亿。
在广州,恒大正在冲击中超三连冠,教练席上,新任助教李铁说,有很多东西不是金钱所能衡量,“我给自己十年左右的时间,争取成为国家队的主教练”。
那个夏天,恒大冰泉形象代言人是金秀贤,来自星星的都教授横扫中国,名字一度在人大会议上提及。
查看全文>>
鸠彰 - 261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chugongyao - 2208 个点赞 👍
有个地方的ZF,花大价钱导入了一套GPS和AI系统,美名其曰对环卫工作实现智能管理。
管理方式是啥呢,把GPS装在环卫工身上,监测他们的行动轨迹和步数,监视是否在摸鱼并作为考核标准。
当年用黑奴的老白男庄园主看到这个都能笑活过来。
这套管理体系不变,所有的科技突破都是在帮助塔尖更好地控制底层。
工业化其实早就帮助现代人类摆脱马尔萨斯陷阱了,但为什么我们还是因为所谓的“人多”而活得这么苦?
查看全文>>
猫又红丸 - 220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omo - 155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蜡笔小丸子 - 1485 个点赞 👍
未来10年,每年都有一千多万高校毕业生等待就业。
中国的唯一出路:
全民发钱基本福利保障,看看能不能把内循环经济搞起来,同时严打贪官污吏,抄家没收财产。补充国库,缓解民怨。
如果做不到这点,只能够扩军备战,战时经济,满世界的去扩张找资源,同时损耗一批青年人做代价。
总不可能让炸药桶在家里面爆炸吧!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岁月此刻 - 14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托里拆利之冠 - 138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木子丰色 - 1354 个点赞 👍
就算可控核聚变实现了,也不会电费近乎不要钱、人人免费用电。而是发电厂大规模破产,产业工人大规模失业。
活这么多年还没看明白吗?这套体系下的所有技术进步都在加剧不平等,而非改善。
查看全文>>
momo - 116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6nya0 - 110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汉魏王曹孟德 - 1106 个点赞 👍
有个好消息是,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2025年高校毕业生对应的应该是2003年出生人口有高度相关性。而2003年出生人口是1598万。
而从2003-2010我国出生人口一直在1500-1600万之间。
然后从2011年出生人口开始增长。2011年是1784万,2012年是1973万。中间虽然有小幅波动,但是最低也在也是在1655万+。
在2016年达到最后的高点1883万后,才开始下滑。
要到2018年才会落到1523万,跟2003年的水平差不多。
然后开始逐年下滑,考虑到未来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只会越来越高。可能要到2020年,当年出生人口是1202万,才有可能导致当年对应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开始下滑。
还是按照22年计算,也就是说可能要到204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才能低于2025年。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在2004-2020之间出生。
如果说今年是有困难,那以后是年年难。
尤其是在2011-2017年之间出生的,应该是属于难上加难。
所以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查看全文>>
言出法随 - 109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赛博活死人 - 1084 个点赞 👍
很遗憾,2022年-2042年的毕业生,你们碰上中国版本的就业冰河期了哦。
1989-1990年,日本开始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但他们一开始没有意识到。等到2-3年后,开始承认。1993年之后,日本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开始崩盘。
以下是日本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涵盖1997年至2003年(平成9年至平成15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截至每年4月1日的数据)
这些数据反映了日本在经济泡沫破裂后,特别是1990年代未至2000年代初期,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这一时期被称为“就业冰河期”,毕业生就业率显著下降。其中2000年和2003年的就业率分别达到55.8%和55.1%,为历史低点之一。
2003年日本毕业生就业率触底后开始反弹,到了2010-2012基本恢复,现在就业率接近100%创历史新高,以至于日本公司招人,招聘方站着,毕业生坐着。
对了,2012年也是日本走出衰退的年份,是巴菲特和本森特跑去日本,大手笔买买买日本资产的年份。
这里要提示下,虽然日本走出了衰退,但就业冰河期毕业的学生并没有。
学术研究广泛表明,在经济大萧条(如20世纪30年代)或大衰退(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毕业的应届生,其职业生涯和收入水平会长期受到负面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周期性创伤”(scarring effect)。
例如,Philip Oreopoulos等人的研究发现,加拿大大学毕业生在经济衰退期间进入劳动力市场,会遭受显著的初始收入损失,这些损失通常需要8至10年才能完全恢复【1】
在经济衰退期间毕业的人群在中年时期的死亡率更高,尤其是由于药物过量、心脏病和肝病等“绝望死亡”(deaths of despair)的风险增加。此外,这些人群的婚姻率较低,子女数量也较少【2】
【1】
【2】
查看全文>>
Deep Van - 93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阿拉伯王子 - 93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西洋人形 - 9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YDHYDH - 869 个点赞 👍
反正河南是已经准备让25届大学生上山下乡了。省流:工资3500;没编;就签两年不续约;两年后考公考编还不加分只有“优秀者”在“进入考察阶段”能“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查看全文>>
鹅毛飘飘何所似 - 83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y明月一湾 - 822 个点赞 👍
我希望,自己的后代
就算不那么漂亮,不那么聪明,学习成绩不是多好,就算他普普通通的,也能在他生活的社会中,得到一份不会伤害自己身体的工作,得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而不是,拼尽自己前半生所有的努力,必须每一步路都要走得正确,且在每一次厮杀中都要取得胜利,也仅仅是得到一张35岁就要下车的公交车票。
查看全文>>
桑叶若竹 - 79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果叮 - 79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熊孩子不怕熊 - 791 个点赞 👍
今后10年的就业形势,应该是力保清北华五文科生和985信息类工科生的就业,放任其他人自生自灭。
985文科生、211和沿海发达地区双非的信息类工科生,自己和家长在入学第一天,就应该意识到就业问题的重要性,本科/研究生阶段的所有活动应围绕占住一个体面的就业岗位展开,远离校园活动、校园恋爱,不要搭理学校里的脱产玩网同学和校园管理人员,要不择手段地社会化+培养职业技能,方能面对毕业后到来的社会毒打。
至于其他人,高考完的暑假去问一问父母认识什么人,他们认识的人又能认识什么人,如果父母说不出个所以然,那就在本科阶段该吃吃该喝喝,上上课,玩玩搓玻璃手游,积极参加校园活动,体验一下校园恋爱,剩余时间可以做暑寒假工/家教体验生活;毕业季穿学士服拍美美的毕业照,参加毕业典礼,最后还可以用攒下的零花钱来个毕业旅游。
什么,你问我为啥要这样做?因为这样还可以给你留个念想。
查看全文>>
我不好说呃呃 - 721 个点赞 👍
当前的形势,算是第一次教会中国人一件事————————这个世界不是永远在上行的。(虽然宏观来看世界上螺旋上升的 也就是总体上升趋势,但是人的寿命没法宏观,微观的寿命如果正好卡在总体上升中那短暂的下降中,那基本就等于下降)
和其他各国不同,中国实际上没有一次正八经的经历过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国不是在打仗,就是在计划经济没放开
唯一一次比较接近的就是08年金融风暴,但那时候刚加入世界的经济的大家庭,影响没那么大(即便如此,当年股票还是打醒了一些人 打死了一些人,可惜股民是少数)
中国自建国以来可以说一直在往上走
所以其实在切身到了今天为止,绝大多数中国人是不相信这个世界存在向下的可能性大,不信去看20年以前知乎的帖子,你说”为啥收入会降,钱会通缩,房价会下跌“ 你会直接被喷成猪头。
十年前的中国人永远不会想到,自己的收入居然不是一直上涨,自己居然会失业,房价居然会下降,工作机会居然会减少.............. 因为在当时很多中国人骨子里就没有经济下行的历史经验。
就像是对于老外,我记得前天看知乎有个帖子 ”为啥马斯克的结局一开始就被很多中国人意识到了,而马斯克没意识到“ 下面的回答是”因为老祖宗给我们的类似经验太多了,一看到马斯克开头就想到了吕不韦 就想到了..............“
同理,在经济这件事上,中国人压根就没有类似于吕不韦这种经验。
老外经历过多次,老外见过自己爹从每天大把赚钞票 到突然失业酗酒,见识过自己刚毕业一帆风顺然后突然买的所有理财都暴跌,甚至见识过自己子女从中产跌落到吸毒流浪街头。所以,中国从1x年卖地 大搞金融杠杆、土地财政,小日子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父亲在20世纪末是怎么从小工厂主 高贷款 投资房地产一下破产成穷鬼。大漂亮国的居民会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祖父是怎么从纸醉金迷的美国梦一下跌入谷底。只有中国民众,他的认识里只有自己曾祖父建国后站起来了,自己祖父从一个穷人在国家的帮助下上学成了优秀的工人,自己爹上了几年学毕业了直接进体制现在安享晚年,自己刚毕业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工作随便找 钱越来越通胀 房子越来越贵............所以很多人他就没法凭空想象现在这种情况。
现在挺好,经历过这一轮,以后的孩子20后 30后 40后.......以后再看到一片繁荣一片昌盛大把花钱的时候,就得想一下了”不会过两年就又成我爹他那时候那么难了吧?“
查看全文>>
RBBDOC - 71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nei00 - 573 个点赞 👍
除了打仗,人类没有任何方法能容纳这种庞大的就业人口,再过几年,尤其是2011-2016出生的孩子需要就业的时候,即使把全世界的就业岗位全给东大,都喂不饱。
查看全文>>
潇湘梦雨 - 522 个点赞 👍
在知乎的伤痕文学问题下,左人粉红都支持上山下乡,认为上山下乡是很有必要的
既然粉红左人觉悟这么高,就请粉红左人都上山下乡,为其他人腾出城市就业岗位
查看全文>>
血靖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