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挺大的。
而且反应得很早很快,远在中国网民开始热炒这件事情之前。
我们要知道,盎撒人是迄今三百年来最老谋深算的殖民者,见多识广,具有极其丰富的的种族融合经验。要知道当年的英殖民政府统治印度次大陆超过一亿五千万人口,只用了不到1000个行政官员。其治理效率令人震惊。
从战略层次而言,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盎撒和中国人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思维,俄德日都属于爆发力强,但视野促狭目光短浅的短跑型选手,印度人长于外交,短于内治,其他人种根本就提不上桌面了。
依我个人观察,从2016年的那次人口普查之后,澳洲政府已然惊觉澳州的黄种化程度。华人的大规模移民其实很短,始于2000年前后,但到2016年,澳华数量已经占到澳洲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左右,加上留学生达到百分之十。简直比肩很多东南亚国家。那时候也是华人在澳洲影响力的一个高峰,其文化表征之一是,连我所住的悉尼一个极白(百分之九十七的英裔)的社区,其Cole’s(澳洲本土最大的超市),也开始庆祝中秋节一一注意是中秋节。有意思的是当年超市被土著骂得不敢过澳大利亚国庆,却开始庆祝中秋。
所以说疫情前是一个高峰。这种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你比方说现在来澳的中国游客已经非常少见,但悉尼机场的标示牌依旧只有中英文两个语种。对中国豪客的怀恋和想念依旧无法撼动。
但澳洲政府对华人人口占比的骤然升高还是非常敏感的。因为静悄悄的移民比起那些大张旗鼓的所谓软实力输出一一比方说孔子学院之类的,要可怕的多。要说惦记,这才是最根本的惦记,其它都是嘴炮。
但澳洲政府对此的应对也真是流水无声一般的高明老道。不愧其老牌殖民者的凶狠老辣。
那么澳洲政府是怎么应对的呢?点赞数超过100之后,我再告诉你答案。
一一一一一一
超过100之后,看来得上点干货了。

澳洲做为白澳政策的始作诵者,其实在如何排华的政策方面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依照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孔飞力所著的华人移民史《他者中的华人》这本书,澳大利亚联邦的成立,其主旨就在于排华。
"澳大利亚的诞生值得关注,因为推动当时若干英国殖民地于1901年组成隶属于英国的澳大利亚联邦的动因,就是要推动共同反对华人移民的立法。事实也的确如此,新成立联邦议会通过的第一项法案,就是《移民限制条例》,旨在严厉禁止华人移民进人。"

澳洲距离亚洲太近,不等中国网民开始惦记,早在一百多年前,盎撒就已经开始防范了。不同于北美对于华人的歧视排斥主要源于经济原因,澳洲对华人的警惕非常直白,这就是耽心异族通婚后的种族血液不纯,最终被漫山遍野的黄种人吞没。但此时碍于文明社会的招牌,它所用的方法是需要对移民进行"听力测试"。
"具体的措施是由伦敦方面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实施种族排斥可通过间接途径获得最佳结果,澳大利亚不是直接实施禁令,而是实行“听力测验”,即所有移民申请人都必须听写一种他们所不熟悉的语言,作为其移民申请能否被接纳的筛选测试。1901年,新组建的澳大利亚议会采纳了这一高明的计谋"

鸦片战争之后,华人移民在海外的境遇基本上是一个如同"猪仔"般的存在,在澳洲也不例外。看到知乎有些意银回答说华人在澳洲如何牛B,我只能默默地含笑。因为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自从十九世纪初中叶,全世界废奴运动之后,西方殖民地出现了劳动力短缺,这时候就是两大族群以契约劳工的名义进行填补,这些人一个是印度人,另外一个就是华南地区的华人。他们在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更响亮的名头叫:苦力。英文专属名词:cooli或者cooly.这是一种界于自由人与奴隶之间的一种人类形态。
正是由于十九世纪大面积的苦力劳工在世界各地做为中国人的具体形象流布,奠定了华人在海外长期受到压制和歧视的基础。其地位甚至在1870年代还低于黑人。

一一一一一
回过头来再说今天的澳大利亚。
在201 5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我觉得这个插曲颇富隐喻,甚至也可以说象一个寓言一样,预先演示了中澳关系的走向。
2015年大约九月的时候,澳洲的自由党领袖谭宝上台,成为澳洲总理。那么在当天的庆祝当选仪式上发生了一个插曲,这就是谭宝的女婿是个华人,在当选后一家人照相的时候,这个华人女婿站在最外侧。结果当网站和各大报纸把这张照片放岀来的时候,这个华人女婿却给硬生生的裁掉了。这又一次引发了整个澳洲华社的强烈关注和愤慨。
但在我看来,这个小小的插曲却很像一个寓言,就说澳洲的身子其实己经被黄种人给"玷污"了,但它在精神上似乎仍在保持着某种"纯洁",一一你可以占有我们的身体,但却永远无法夺走我的贞操。
从这一点来说,澳洲确实有着某种异常倔强的精神洁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