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回答

如何建设澳大利亚?

law君
92个点赞 👍

针对澳大利亚缺水的问题,简单来说有以下途径:

风能和光伏发电海水淡化→农业用水→草场改耕地

风能和光伏发电→金属冶炼和光伏板制造→废热用于海水闪蒸→农业用水→草场改耕地

风能和光伏发电→煤炭和天然气化工→海水淡化膜材料

化工行业→废热用于海水闪蒸→农业用水→草场改耕地

东水西调工程北水南调工程→农业用水→草场改耕地

————割————

澳大利亚已有67.5亿亩草场,区域内的年均降水约200至500毫米。

以3亿亩草场改为耕地,补充淡水300毫米计算,大约需要951立方米/秒的径流量。

目前海水淡化(膜法或废热闪蒸法)能耗约为2至4度电/立方米。

即,所需发电量为951×4=3804度电/秒

全年发电量需求为1199.62944亿度电。

2024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量为37126亿度电。

从能源的角度来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即使以最为败家的做法,即以漫灌的方式补水至:

调水量+降水量=蒸发量+用水量

以蒸发量2000毫米,降水量200毫米,用水量450毫米,则调水量为2250毫米。

原调水量的7.5倍。

则能耗为8997.2208亿度,依然是可以解决的。

2.中国2025年海水淡化工程淡水预计日产量约为290万吨——约33.565立方米/秒。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全年平均径流量为190立方米/秒。

即,2025年我国海水淡化预计产量约为墨累达令河的17.67%。

从海水淡化的产能来看,尽管需要扩张,但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北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极为丰沛,时常造成洪涝灾害。

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来看,也确实有必要。

4.万华化学投资的30万吨/日的海水淡化项目投资额是18亿。

30万吨/日换成一下就是3.4722立方米/秒。

也就是说1立方米/秒的海水淡化投资额是5.18亿人民币——这里不考虑大规模建造形成的成本摊薄。

951立方米/秒海水淡化项目的投资额是4926.18亿。

3亿亩草场变农田供水固定投资额平均到每亩是1642.06人民币,算上暗渠,隧道,风电,耕地的滴灌和喷灌,哪怕5000人民币/亩,在经济上也是划算的。

————以下原答案————

1.澳大利亚的主要沙漠地区距离大海才几百公里,以光伏和海洋发电制造淡水,为沙漠治理的植被供水,而无需使用地下水资源。

2.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域以海洋发电制造出淡水,再将淡水以暗渠输送至大自流盆地,进行农业深度开发(例如将草原改造为农田),而不必进行围湖造田,过度破坏当地生态。

具体可以参考盐城风能与海水淡化产业示范园和山东无棣已经建成的5万吨/日的海水淡化项目和正在筹建的10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

3.从达尔文或者珀斯修若干条重载铁路,将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和铝土矿运到港口附近后就地冶炼成线材,管材和卷材,再往本土输送。

更妙的是,这些工业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热,如果结合多级闪蒸和乏汽发电,从技术上来说会产生大量的淡水。

4.在8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内进行深海水产养殖和深海挖矿(目前无必要)。

5.将澳大利亚的煤炭和天然气深度加工成有机化工原料,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也可以用于制造化工原料。

6.恢复当地森林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山火。

7.东水西调工程和北水南调工程,即在大分水岭开凿调水隧道,将大分水岭以东的多余的(且时常导致洪涝灾害的)降水汇聚在某个水库中,再调往大自流盆地。

8.当然,还有高铁。

以上这些都是在我国已经实实在在地做到了的事情。

以当前我国在陕西,内蒙,山河四省和京津地区的缺水程度来看,尚且能够容4.1亿人(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63立方米,这还是计算了内蒙丰水区在内,实际只会更低)。

从技术上来看,澳大利亚在综合治理后容纳三亿左右(甚至更多)的人口,问题不大。

这样一来,就能够将澳大利亚建设成世界冶炼和农业中心,而对于中澳两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两国人民生活水平,助益极大;对于恢复我国人口增长,助益极大。

以澳大利亚政府的效率,我看没有任何希望。

以当前我国的军费增速来看,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前景也并不乐观。


一个悲伤的故事。

编辑于 2025-03-09 00:29・IP 属地湖北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良马逐利艰贞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