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县一中半年跳了五个了。
教育为什么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境地?
我敢说和家长关系非常大。
我家应该算教师家族了,大表姐是初中老师,大表姐夫是初中校长。小表姐毕业入职教培机构,后来到初中当老师。小表妹教了初中一年,考公上岸了。
我妈86年参加民办教师,01年转正,19年退休,我从小跟着她在学校长大。
谁家孩子会读书,谁家孩子不会读,老师们心里非常清楚。
谁只是贪玩,谁是真的智商不够,也都非常清楚。
但是老师们不能直说,因为家长受不了。
很多人不会知道,老师们对这种学习障碍的孩子有多无奈。
全民教育普及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政策。
以前的先生,根本不会收愚钝的孩子当学生。
这种做法虽有些不近人情,但却贴合真实人性。
老师们能看出孩子的问题,可家长看不出啊。
我小舅舅邻居家孩子,小学二年级数学只有十几分,他家里找到我妈,说要给孩子补补课。
我妈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那孩子根本原因不是学的少,是完全学不来。
说白了就是智力低下。
但这种话能对这孩子家里说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真的很多。
甚至有些家长明知道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内心仍选择自欺欺人,偏执地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自己辅导孩子的时候鸡飞狗跳,气得头昏脑胀。
却又希望学校里的老师能把孩子教成人中龙凤。
这多荒唐啊!
以前网络不发达的时候情况还好点,大家似乎也还能相安无事。
就是这近十来年,有些家长简直跟神经病一样。
各种花式操作,逼得学校不敢公布学生成绩,因为怕学生受不了。
都是几十年过来的人,谁TM也别装外宾,到底是谁受不了大家都知道。
很多人只以为家长们是见不得自己孩子成绩差,其实家长们更见不得别人孩子成绩好。
人性的恶心超乎你们的想象。
在我国,孩子们是没有人权的。
只要家长愿意,几乎可以决定孩子的一切。
孩子们没有任何发言权,没有任何外人会去听孩子们的想法。
通常情况下,家长表态=孩子表态。
社会各界也只会考虑家长的想法。
新闻里的一些素材,比如交警替高考生开道,又比如某某捡到准考证,立马联系警察帮忙归还。
这些该做么?
该做。
但作为新闻素材报道出来的意义是什么?
只有家长看了满心慰藉,孩子看了只会感觉到压力。
还有临时出台的一些不算法规的规矩,比如考场静默,考场外路过汽车要减速慢行,还不许按喇叭。
这原本应该只是民众自发的行为,也要拿来大书特书。
不可否认,确实有孩子会被一些声音影响。
但这种问题应该从会被影响的孩子身上着手解决。
神经衰弱就去治,精神压力大就去想办法缓解。
而不是向外把原本不是问题的事情,当成主要问题来解决。
这么一解决,反而让正常孩子感到了压力。
凭心而论,我们是在有点动静的地方压力大,还是在绝对安静的地方压力大?
大家都是读过书的人,如果教室突然安静下来,意味着什么?
到了大学基本都是成年人了。
那种容不得一点声音,精神高度紧绷,还一直被惯着的人,真的能适应么?
“天台上风好大,好冷。”
这种让导员听了头皮发麻的梗,难道只是空穴来风么?
问题还远不只在高考,现在孩子们从小的一切都在被家长的意识主导。
或者说被家长们的“为你好”所主导。
喜羊羊、熊出没那些怎么禁掉的,大家有目共睹。
喜羊羊出来的时候,我都已经开始收情书了。
这类动画在我看来纯属哄小孩玩的,居然还TM能被禁。
简直是瞎扯淡。
还有很多七七八八的屁事,说起来全都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放到一起,真的还发现不了问题么?
到底是孩子脆弱的问题,还是家长觉得孩子脆弱的问题?
或者是家长自身心理脆弱,才导致的这些问题呢?
我们现在是什么样子?
新闻素材哄着家长、规章制度哄着家长、动漫娱乐哄着家长、学校哄着家长、教培机构更是直接哄骗家长。
所有和孩子有关的荒唐事,哪一件不是为了迎合家长才出现的?
整个社会居然都只考虑那些“巨婴”家长的想法,全然不顾孩子们的死活。
这不荒唐么?
就连学校偶尔的一些问卷调查,也只是应付上级的形式主义。
有人真正听过孩子们的想法么?
有人想过整个社会都在给孩子制造压力么?
还在这问为什么突然给高中生放双休。
再不给双休,孩子们都要被你们给逼死了。
补充一下。
我在这里做个大胆的预测:
这次给学生减负不会成功。
原本学生身上的压力,是家长们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间接施加在孩子身上。
家长们在这种严重畸形的矛盾中一直是隐形的。
我们的社会文化属性决定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当社会矛盾的双方是父母和孩子,那么矛盾的受害方必定是孩子。
不论孩子在这种劣势处境中遭受了什么,哪怕是付出生命,家长也是不需要担责的。
卷孩子,是这些年来形成的群体意识,已经深深烙印在家长们的脑子里,成为了家长们认知里的一部分。
认知这种东西,就像三体里的“思想钢印”一样。
不是搞个双休,喊个减负就能解决的。
其实如今这种矛盾还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赛道太单一。
要想从政策上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开放几条赛道。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
动静太大了,需要调用的资源也太多了,各种牵扯太多太多了。
即便是上面调动天量资源开辟新赛道,也无法保障落到需要的人身上。
既然政策上只能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
制造矛盾的家长群体一时也无法改变认知。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结果:用一代人把这个矛盾给消化掉。
只是不知道,再往下一代我们还能剩多少人。
再次补充:
评论区有些家长还是没转过弯来。
我们的教育体系确实存在问题,社会资源分配也存在问题。
但这些问题还没有达到使孩子们轻生的程度。
再讲直白点:一个家庭里的家长都还没轻生,孩子先轻生了,说明家庭矛盾大过了社会矛盾。
一个还没有走入社会孩子,却选择了轻生,那么家庭矛盾才是导致其轻生的最主要原因。
父母、孩子、社会。
在这个三角关系中,最理想的状态是父母站在孩子与社会的中间。
由父母来缓解甚至消除社会矛盾带来的压力。
让孩子看到父母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那都不需要刻意去教,孩子自己就会学。
对于一些父母能力不足的家庭,也有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
就是父母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社会矛盾带给家庭的压力。
让孩子知道父母和自己站在同一个战壕里,自己一家人是一伙的。
这种状态下的家庭,孩子也能从中获得莫大的勇气。
最不理想的状态是孩子被父母和社会孤立在中间。
父母和社会就像两堵墙,将孩子给夹在中间。
社会那堵墙压迫感十足,像个择人而噬的巨兽。
父母这堵墙又步步紧逼,不容许孩子退后半步。
你让孩子怎么办?
又不教孩子怎么进入社会,又不能亲自演示一下,连跟孩子一起面对都做不到。
最后还要责备孩子。
试问一下:这合理么?
当一个人进无可进,退无可退,还要饱受愧疚心理折磨的时候。
解脱,就成了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