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个回答

中国不再韬光养晦了吗?

知书达理
3248个点赞 👍

给你举个小栗子,你就明白了:

风洞都知道吧,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造的都是低速风洞,马赫数小于0.4,

这时候的风洞,只需要电机带动风扇驱动空气,就可以轻松达标了。

之后大家要造跨声速风洞,这个时候仍然能用电机带动风扇驱动空气,

不过这个时候需要改进一下喷管的结构,之后也能轻松达标。

等到了超声速风洞,电机带动风扇效率开始跟不上了,

于是大家开始使用高压气源,先把气体高压储存,然后突然释放,

与此同时,对喷管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使气流达到超声速。

到这个地方为止,大家还都用相同的手法造风洞,彼此间大差不差。

然后到了马赫数大于5的高超声速风洞阶段,大家开始走起了不同的路:

首先是美国,搞出了电加热风洞,就是用电能换热能,给气体加热,使气体加速。

最开始是加热普通空气,用的是卵石蓄热器,后来,为了进一步增强风洞能力,

将普通空气换成了氢气、氦气等轻气体,将卵石蓄热器换成了电弧加热器,

风洞也具备了模拟马赫数7-14的能力。

这条技术路线,很快被俄罗斯、中国等国家跟随。

不过电加热风洞也有很多缺点,比如说,每次试验都要准备大量轻气体,成本很高,

这些轻气体的储存、运输和排放都存在不安全因素,

最麻烦的是,电加热很难再提高风洞能力了。

于是,自由活塞风洞闪亮登场了。

这种风洞,用很重的自由活塞,在管子里运动,压缩管子里的气体,

使气体达到很高的速度,使之能够模拟很高的马赫数。

这里面的优秀代表是日本,日本国家航天中心的的风洞,能够模拟马赫数8-16的飞行条件。

很快,德国、中国也开始追随这条技术路线,大家基本上都处在同一梯队。

不过,自由活塞风洞也有缺点,那就是活塞太重,运动困难,很难进一步提升空气速度,

而且能够提供的试验时间非常短,以日本风洞为例,时间只有2-3毫秒。

这时,又一条技术路线出场了——爆轰驱动风洞,这条路线,中国是引领者。

爆轰驱动风洞,就是先把可燃气体,比如说氢气和氧气,同时放入管子里,

然后点燃,让可燃气体发生爆轰,爆轰波压缩空气,让空气达到极高的速度。

中国在这条路线上,成果斐然:

JF10风洞可以产生20马赫的气流,

JF12风洞可以模拟并复现25-50km高空,马赫数5-9范围的高超声速飞行条件,

虽然马赫数不算太高,但是JF12风洞最牛的地方在于,试验时间高达100毫秒!

还记得日本那个2-3毫秒的风洞吗?中国JF12风洞,足足高了2个数量级。

然后,爆轰驱动这条路线,就没几个国家跟得上了。

德国和中国合作建了一个,不过性能并不尖端,

美国说要建爆轰驱动风洞,但只是嘴上说说,现实中没了下文。

这条路线不仅没人跟得上,中国还越走越远,

JF22风洞也出来了,它可以模拟30马赫的试验条件,遥遥领先。

在这个风洞里试验的东西,有可以直接送卫星入轨的空天飞机,有推力超强的爆震发动机。

爆轰驱动风洞,不仅可以验证飞行器和发动机,还可以解决其他技术难题,

比如黑障问题,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周围空气会被电离,形成一道隔绝电磁波的帷幕,称之为黑障。

而在风洞之中,可以模拟黑障产生条件,为解决黑障找到办法。

我国已经官宣,找到破解黑障的办法,虽然官方没有明说,但风洞想必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补充一点,爆轰驱动风洞也有比自由活塞风洞弱的地方,那就是:

爆轰驱动风洞的气体总焓没有自由活塞风洞高,

不过在自由活塞风洞这条技术路线上,中国也在跟随并赶超。

所以你看到了吧:

别国引领的技术路线,中国全都在跟随赶超,

而中国引领的技术路线,别国跟不上,中国还越跑越远。

这样的中国,谁都知道你是最强的,你再怎么韬光养晦,隐藏实力,人家都是不相信的。

早在十几年前,美国政界就有一种说法:中国是房间里的大象。

意思就是说,中国的体量和能力摆在这里,没有任何人可以忽略。

所以,中国再想搞什么韬光养晦,根本就没有用。

发布于 2025-03-02 21:09・IP 属地吉林
且听沧海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