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提前带着立场看这个事儿,那一定又会陷入对抗叙事;
要么会觉得《哪吒2》一般,全靠同胞捧场,是用民族主义情绪堆上去的;要么觉得西方打压我们的文化输出,亡我之心不死云云。
二元对立叙事是真的抽象。
各位记住一条基本原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这个市场的消费和投票潜力极为庞大。仅靠这个单一市场,可以把任何行业、任何公司、任何产品送进全球前5。这是除印度以外其他所有国家都做不到的。
比亚迪2024年全球销量第4,90%以上的销量来自本土市场;
智能手机2024年中国市场出货量预计2.8亿台,全球top5品牌里,3席是国产品牌。换句话说,中国市场在养活了APPLE以后,还可以供养出3个全球前5!
电商行业,阿里、京东全球排名前5,2024年估计拼多多也能排进来了。一个单一市场养出了2~3个全球前5;
物流快递行业自然不必说了,顺丰也是全球前5。快递发达是电商行业发达的必然结果;
移动支付行业,支付宝和微信全球前5,云闪付的体量估计也不小;
家电行业,海尔和美的全球前5;
游戏行业,腾讯的游戏收入全球前5;
乳制品行业,蒙牛和伊利在如此拉跨、曾经闹出严重食品安全事故的前提下,仍然排名全球前5!
这也是《哪吒》系列、《战狼》系列、《长津湖》等电影在严重依赖本土票房的情况下,仍然能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原因。
用不着骄傲,也用不着尴尬,这就是中国单一市场规模的消费潜力。只要你做出来的产品真的用心了,真的受欢迎,国内消费者会亲手把你捧上神坛。
这几天有人在拿宫崎骏和饺子导演做对比。
仅从票房上看,饺子超过宫崎骏是必然的结果。饺子才三十来岁,作品数量才两部,两部都获得大成功,职业生涯可以说才刚刚开始,未来不可限量;
但是,把时间节点放在2025年来评判的话,饺子导演的影响力仅限于华语市场,而宫崎骏的影响力……遍布七大洲。宫崎骏不是靠单一日语市场取得了现在的成就,而是征服了国际市场,在全球多个重要市场、不同语系和文化体系里都取得了成功。
不要捧杀饺子,不要把他置身于中西对抗叙事的一线。给饺子留一点从容创作的自由空间。
《哪吒》系列成功的诀窍之一是接地气,比如很多方言梗是中国独有的,老外肯定get不到,这就构成了文化输出的阻力;
还有很多情绪是从小生长于斯的人才能感知到的,比如既定的命运、家族的期望、群氓的成见,没经过高三磨折和社会铁拳的人,观影情绪都未必能充分调动起来。
中国有很多老一辈导演在创作之前,会预先考虑西方华语体系的评价规则,会在作品里安插很多西方评委对东方的成见,方便拿国际奖项,我就不点名了;
还有很多主打中国元素的中国电影,本质上也是在迎合西方观众眼里的中国标签。这样的电影可能会取得全球票房的成功,但是在本土观众看来会不伦不类、似是而非。
比如成龙和李连杰主演的悟空主题的《功夫之王》。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东方味道、仙气飘飘,但它的故事和主题是西方式的,连主角都是西方人,是典型的好莱坞套路烂片。





《哪吒》不一样,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东方故事,从命题、到叙事都是讲给中国观众看的,没有考虑外国人会不会口味不服。它就是一道火爆肥肠、醋熘肝尖、麻辣鸡杂、带骨凤爪,我们自己吃起来有滋有味,但每一道菜都让老外避之不及。
饺子也许会在未来讲一个全球化的故事,取得全球票房、国际市场的成功,但不是现在。
你不能因为美国人吃不惯重庆火锅的辣度,就说重庆菜只会窝里横,实则口味不行。如果有必要,我们的江湖菜也可以为美国本土市场做一些改良,来迎合老美的味道,
但是有必要么?
你也不能因为老外吃不惯内脏和未去刺的河鱼,就说老外歧视和打压中国菜。没有这个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