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明明《哪吒2》一般般,为什么被吹捧的这么高?

猫毛
10个点赞 👍

哪吒1和哪吒2,票房都很让人意外。


哪吒1,火了【我命由我不由天】,但剧情也就那么回事,有些低幼。

哪吒2,火了【我活不活无所谓,但我要你死】和【成见是一座大山】,剧情比1要深一些,主要是几个桥段的设计,有思考,有泪点,可它毕竟是个动画片,逻辑也就那样。而且,相比1,它直给的爆笑场面少了一些(类似哪吒1里几个人滚成球那种)。


哪吒2,真正破圈的,肯定不是剧情,也不是动画片的搞笑,而是画面的【诚意】。

之所以不说是画面的观感,或者说美术,是因为有些场面光污染有些多,艺术和美感谈不上多好,但因为诚意足够,所以确实震撼(万人混战大场面)。

可是,诚意值这么多票房吗?能撑起来120亿吗?我觉得撑不起来。


所以,当前的问题就是:

剧情、艺术(美术)、搞笑肯定是及格了,但谈不上优秀,诚意确实给足了,而且给了120%,这样的一部电影,为什么可以达成120亿的票房?它凭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按照电影行业理论很难解释这一切(反向说,但凡能解释,那也不至于2024年扑街那么多)。



现象是客观的,解释现象是主观的。

不同的解释背后,是三观的不同。


本题问【是否吹捧过高】,它已经自带观点了,这种提问方式背后藏着的前提是:

它一定是被吹捧了,或者说媒体和大众对它的评价有些无脑正向,这就是票房高的原因。

这种主观判断一般都是连招,先说官媒下场——再说传统文化和民族自豪——再说爱国饭和民粹…… 跟着这套思路走,很容易掉入自证陷阱,变成无脑为爱国买单对不对。这就已经跑偏了。


吹捧过高,肯定不是票房高的原因:

1,媒体下场的多了,能高票房的很少,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2,很多电影都会买营销吹捧,但票房该扑还是扑,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3,自来水正面夸赞多的电影,往往票房不会很差,两者有必然联系——但这个不能叫吹捧,而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算老几】



但,为什么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呢?

按照电影的评判方式来说,它的剧情、艺术、搞笑都没那么好,仅仅是诚意给的足,这就能值120亿票房吗?

显然还是不好解释,这也是它票房令人意外的原因。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到底是什么?

有人总结为民粹和爱国饭……做这种总结的人,显然脑容量也是不足的,只能用贴大标签的方式理解世界。

也有人总结为全靠同行衬托……做这种总结应该是数学不好,哪吒2已经突破了往年的春节档整体票房,它拉拉来的是增量,吃的不是存量。

……



既然按剧情、艺术、搞笑等传统/科班电影的评价方式解释120亿票房很费劲,那有没有可能,传统/科班评价电影的方式本身就是错的?

人内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赵本山当年上春晚的时候,几乎每年都会陷入低俗、歧视、无聊、不好笑、不爱看的争议,现在他不上春晚了,春晚的小品变好看了吗?

当年的所谓文艺批评,对小品的要求就是必须要尽量高雅、有艺术性、寓教于乐,不能纯为了搞笑而搞笑……结果是,真TM不好看啊!


所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就是他看的时候觉得好看,觉得燃,觉得感动,觉得有代入感,觉得这个票价值了,这就足够了,这比什么电影批评/评论重要多了,这就是面向大众的商业电影的天。

有些人,总想给别人当爹,总想教育别人什么是好电影,人家看一部电影觉得燃、感动、有代入、值回票价,他非要告诉你,这电影不行,巴拉巴拉……,如果你坚持己见,他就会给你贴标签,【无脑】【民粹粉】【爱国饭】,好像他觉得不好是高人一等一样。确实,挺TM讨厌的。


在哪吒2面前,你觉得它不配现在的票房,并不说明你更高人一等,而只说明【你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上】。

如果你不愿意反思为什么你会变成对立面,而坚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那只能说明【人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有些人,活着活着就变成了满心成见的老毕登,对所有新事物都充满了抵触,但凡这个世界有一些变化,他们就会跳出来当卫道士,自以为大义凛然,其实不过是历史车轮下的齑粉罢了。

——以上这段,不针对任何人,只写给1981年生人的自己

单毅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