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电影也搞复读。
春季高考没发挥好,考一半退场了,找个地方把没答好的恶补一下,过段时间再上考场这才发现卷子不一样了。
贺岁档竞争的激烈程度很像高考,但复读有时候真的可能还不如第一次考得好。
而且蛟龙的这种行动已经让自己和下面几部鸿篇巨制一起位列仙班了。
2017年,《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上映后因豆瓣史上最低分等风波,出品方顶不住压力选择撤档。2018年2月9日二次上映,喜提票房7万。
同年《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提前一个月点映,10月5日正式上映后,4天后因票房高达400多万选择撤档。
片方表示准备充分后再映,但至今八年过去了仍杳无音信,对翘首以盼的影迷造成了巨大的思念负担。
2018年,投资7.5亿的巨制《阿修罗》上映,仅5天票房最终定格在了4000多万,后经全体投资方决定撤档停映,官方未明确是否及何时重映,但撤档后身份变回未上映电影。
2014年7月10日,《大宅男》全国上映,首日排片不足5%,票房收入高达170万元,第二天撤档。
经过将近一年的蛰伏,2015年6月26日第二次上映,票房不详,和蛟龙行动的台词一样至今仍未解密。
2015年,《爱之初体验》上映四日票房高达300多万,排片仅占2%,紧急宣布撤档,影迷们望穿秋裤也没盼来再度上映。
这一次不知道,特别版的蛟龙什么时候才能焕然一新的来一出王者归来。
蛟龙的境遇让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必须以全链条尊重观众的全新时代。
蛟龙的挫折也好、失策也好主要集中在宣发阶段。

蛟龙用一种鬼鬼祟祟故弄玄虚的话术,成功地给影片营造出强烈的偷感。
公然宣传台词涉密,开创性地让观众看个电影就可能泄密。
难道导演不知道泄密是入刑的吗?

这个宣传画没看过吗?
这一点军营常识和纪律意识都没有,还敢说自己拍的是军事题材片。
闻所未闻的炒作把自己变成一部偷感很重的影片。

春节是老百姓最重要的节日,辛苦一年辛苦了一路回到家里,大过年的终于可以歇口气了,想看个电影放松一下,结果还要被提气,这感觉让人舒适吗?

在知乎的海报中,口气大的,票房都不怎么样。
看看哪吒,人家说什么了。
人家就老老实实的在海报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放映时间。
强扭的瓜不甜,得给观众一点空间。
上班的时候提的气受的气已经不少了,贺岁档咱悠着点不行吗。
高高在上的口气把自己变成了一部登味很浓的影片。
博纳影业由董事长于冬1999年创立。
前身为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获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发“电影发行许可证”的民营公司。
2010年博纳影业在纳斯达克上市,2022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从股权结构来看,博纳影业的大股东是于冬,还有阿里巴巴、腾讯等众多机构投资者。
但是这几天股票的走势很不提气,让持有的股民有点生气。

反观光线传媒的走势非常提气,则让没持有的股民很生气。
真是同票不同天,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2022年亏损0.72亿元,2023年亏损5.53亿元,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6.37亿元至8.81亿元,连续三年亏损约13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60亿元,同比下降27.35%;归母净利润-3.54亿元,同比下降50.02%。经营现金流为-1.92亿元,同比转负。截至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为60.01%,期末货币资金17.16亿元,有息负债37.29亿元,财务费用1.70亿元。
形势非常严峻,蛟龙行动是被寄予厚望的,就像2023年和别人联合出品的《孤注一掷》一样。
按照正常的逻辑,既然拍了《孤注一掷》了,对里面的坏蛋不应该是派出小分队虽远必诛吗?怎么突然打起潜艇了?

我真的猜不透啊。
如果在春节贺岁档有个好票房,最受欢迎的不就是“好人打坏蛋,最后坏蛋失败了,好人胜利了”这样的题材吗?
而且坏蛋在哪里,全国人民都知道,你们为什么不知道?
为什么非要到海底,到潜艇里去找?
现在豆瓣上的“坏蛋”没打完就撤退了,为什么不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优良传统,用优异的答卷把打一分的家伙们都怼下去呢?
真心祝愿这个特别版能挣到钱。
因为你们用